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5篇
工业经济   8篇
计划管理   64篇
经济学   305篇
综合类   49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22篇
贸易经济   56篇
农业经济   24篇
经济概况   77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邮电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中国大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中  张宁 《经济地理》2004,24(3):364-369
城市社会地理学目标性命题就是对城市生活空间的研究,当前西方国家对其探讨已转向社会空间评价方面,城市康体保护空间是构成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基本方面之一。其核心方向集中在城市社会生活基本条件的康体保护空间结构及其有关社区与场所(康体保护)布局规律上。在借鉴国外的理论框架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城市西安的实际,首先对西安城市的康体保护空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进而全面探讨了中国大城市(西安)康体保护空间的结构与模式,并从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社会区域和场所两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在研究方法上用结构主义思维逻辑采用对居民认知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的手段,力图从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角度揭示西安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622.
623.
李小建 《经济地理》2022,42(3):1-9+132
1926—2021年中国出版有53种经济地理学大学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949—1978年除了特殊背景下的波折外,教材建设总体稳步发展;1979年之后,教材数量和质量均出现良好成长势头;21世纪以来,其成就更加突出。近百年教材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从以介绍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为主到以经济地理学原理统领,从引入为主转为逐步增加中国特色研究成果,从不同知识汇集为主转向构建明晰的理论框架。当前经济地理学教材建设仍存在理论性较为薄弱、地理性不够突出、理论和应用结合不很密切等问题。未来教材建设应注重尽力突出中国特色、着力服务探究式教学、加强理论与实践关联和增强经济格局理论的地理性。  相似文献   
624.
625.
626.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与本质要求,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应积极响应。响应中国式现代化,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应该树立与遵循3个基本理念:资源节约理念、综合理念、战略思维理念;主要研究领域有: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等;地理学者要深刻把握基本国情,重视经济原则,讲好现代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627.
旨在揭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局限性,并前瞻性地评论新的研究路径以促进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许多阻碍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固有的特征和假设。其实,该学科内部也已对这些特征和假设进行了广泛的批评。围绕这些批评,进行了一场有关该领域可能的新的发展方向的大讨论,其中的一些研究方向正逐步得到推进,而有些则在分析和验证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628.
从早期的评介与比较到后来的应用与吸收,国内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仍处在追赶与模仿阶段,能理论建模的虽不少,真正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却鲜有耳闻。经历了早期的“火爆”到“因其局限性而感到失望”的阶段后,约从2008年开始,国内外新经济地理学在反思、完善中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依据思想、方法和技巧,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6个方向上:城市与城市体系、异质性、运输成本、标定、与地理学融合,以及公共政策。在这些方向中,城市与城市体系理论、异质性的深化、运输成本内生化、公共政策可以成为未来主攻的方向。  相似文献   
629.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普惠金融能降低多种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劳动力的流动,加速生产要素在行业间的分配影响着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而影响着经济增长。基于此,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是否会影响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1)信息服务成本高于冰山交易成本时,就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地区分工,当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消费占比充足时,数字普惠金融部门逐步向外围地区部分分散,形成新的产业结构;(2)劳动力流动是数字普惠金融发挥作用的有效中介渠道。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劳动力流动产生间接影响,从而提高产业结构优化效率;(3)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能够对本地产生促进作用,但短期内对周边地区作用不甚显著。研究结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为转型和升级制造业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30.
杨阳  曾刚  葛世帅  郝均 《经济地理》2022,42(3):10-21
正如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绿色创新是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1990—2019年经济地理学领域的绿色创新研究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回顾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梳理了绿色创新研究的理论发展脉络和热点主题,明晰了研究前沿及学术争议,旨在为国内绿色创新的理论体系建设寻求突破。研究发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绿色创新研究有如下特点:(1)研究脉络主要经历了从关注绿色创新本身的内涵和特征,发展到重视外部影响、驱动效应以及跨区域知识互动与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再到如今围绕绿色创新的企业间和城市间创新网络特征及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2)研究视角主要关注微观企业层面和城市层面的知识联系和空间影响;(3)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绿色创新的双重溢出效应、三重底线、多重驱动效应及路径依赖等;(4)研究范式侧重于地理区位影响、流空间结网演化、创新系统协同。文章提出未来绿色创新研究方向:一是探究不同立场下对绿色创新投入的平衡点,使得绿色创新最大程度上同时符合政策逻辑和市场逻辑;二是探讨基于多维邻近性的政策推/拉效应下绿色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