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篇
  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17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142篇
经济学   114篇
综合类   19篇
运输经济   15篇
旅游经济   9篇
贸易经济   59篇
农业经济   183篇
经济概况   11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81.
近年来,龙岩市在大举造林绿化,推进林业产业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山区的地理优势,利用零星边角地、荒坡荒地,通过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推行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大力鼓励和发动群众向山进军,因地制宜,“林、果、茶、竹、药、杂”一起_上,实行全面立体开发。不仅使山地得到了全面绿化,而且为振兴闽西经济,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全市现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地方特色的名特优经济林开发格局。龙岩市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一、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为依托,推动一县一策。龙岩市在大举造林绿化,基本完成消…  相似文献   
682.
我国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多应用于平原地区。在山地多而平原少的云南省,数量庞大的山地村庄承载着大量人口和农村产业,对云南省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了山地村庄规划与其形态保护,以资探索提高云南省山地村庄规划质量的路径,促进我国山地村庄的发展。  相似文献   
683.
文章以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城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其次是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2)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乡村发展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推动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3)城镇化对乡村宜居水平、文明程度、治理成效和生活富裕具有重要影响。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具有经济促进效应、文化传承效应、组织治理效应、宜居水平和生活改善效应。(4)城镇化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影响不同。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城镇化对乡村的促进效应主要由经济城镇化即产业的非农化实现,而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不显著。平原地区的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于乡村振兴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84.
基于2016年黔南州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本文通过归类分析得出黔南州山地旅游资源的类型因子,然后运用熵权法计算各因子权重,得出各县市旅游资源禀赋度,最后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直观地显示各县市资源禀赋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荔波县的资源禀赋度最高,龙里县资源禀赋度最低。其间以黔南州12个县市山地旅游资源禀赋平均分(26.61分)作为分界线,划分高资旅游区和低资旅游区。高资旅游区有荔波县、罗甸县、贵定县和三都县,其余县市均为低资旅游区。  相似文献   
685.
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城乡发展的新动力,在城乡地域功能演化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山地丘陵地区在旅游业驱动下,多种地域功能交互重叠,构成了多类型复杂耦合空间,面临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抉择。本研究以河南鲁山县为例,探讨山地丘陵地区在旅游引导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研究发现:(1)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域功能正在从传统单一的“居住-农业非农业生产”向综合功能的“生态保障-居住-农业非农业生产-休闲文化服务”转变,多类型空间交互特征明显。(2)鲁山县由农业经济主导向旅游经济主导转变,可划分为旅游服务承接平台区、山地生态旅游发展区、特色林业旅游融合区、平原高效农旅融合区,进行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层级划分和产业方向优化。(3)发展策略应强调分层实施、分类引导,优化城乡利用空间,做好城乡地域分类引导,实现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研究成果为认识山地丘陵地区地域功能演化规律、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提供了科学案例。  相似文献   
686.
新的社会经济地域空间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新治理关系和制度竞争优势的重构和新生。山地旅游发展面临着点状破碎化经营、边际收益范围狭窄、发展效率停滞不前等问题,其根源在于行政区经济的空间异质性及其边界效应,仅将山地旅游作为“点状事物”的研究方式已经与新时期山地旅游一体化跨界整合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文章尝试分析山地旅游的跨界属性和内涵维度,解释山地旅游跨界成因与阶段性研究缺陷,提出促进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多尺度研究体系。研究发现,山地旅游跨界与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地方文化系统、产业价值链组织、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方面关联紧密,我国山地旅游跨界问题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出现,从自然发展、边界确立和模式分化3个阶段的表征可以透视出制度空间对跨界问题出现的根本性影响。针对山地旅游研究对跨界主题关注不足,未来应从区际协同层面、地方制度层面、本体空间层面以及社区发展层面突出多尺度研究体系,促进山地旅游从空间分治走向跨界联合、从刚性约束融入柔性善治、从同质竞争转向创新协作、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网络,推动山地旅游研究的创新超越。  相似文献   
687.
李雨人 《特区经济》2023,(8):123-126
随着旅游业的复苏,山地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助力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深刻把握“八八战略”的优势论及问题论的前提下,本文以温州山区5县为样本,分析出其在山地旅游用地中具有土地流转相对活跃、土地流转模式多样、用地政策不断创新、资本参与意愿高的优势,但同时存在法律保障不足、制度存在漏洞、项目进度缓慢、市场存在无序性等问题。据此,提出应科学运用“八八战略”具体举措,力求扫清法律障碍、创新山地旅游用地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山海协作工程,解决山地旅游用地,实现山区旅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88.
中国的理景艺术不仅表现为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更在于艺术的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将传统的 理水艺术与当代数字景观方法相融合,通过定量解析引导山 地水环境的生态与形态生成,实现山地理水科学与艺术的融 合。长期以来南京紫金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问题突出,以山 南部霹雳涧水系为例,综合运用生态智慧与数字景观技术, 探讨优化生境条件、彰显山地水景特征的策略,解析当代山 地景观的理水方法。  相似文献   
68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集中,山地地区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将低碳理念应用于山地城市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实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减少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合理运用低碳理念,可以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山地城市。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应注重自然与城市的有机结合。文章从低碳理念应用于山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低碳理念下的山地城市规划与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90.
山地洪涝灾害制约城市发展与安全。近年来,美国多 处城市采取小规模且分散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与传统管 网系统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复杂的雨洪问题,发挥GSI的多种功 能与效益。以美国山地城市匹兹堡的“绿色优先计划”为例, 重点介绍了灰绿雨水基础设施在管理合流制溢流与洪涝等方面 的效能评估方法,以及GSI融入排水分区城市设计框架的规划策 略。以期在规划技术方法、多功能GSI、灰绿设施配置等方面为 中国山地城市中灰绿雨水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