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篇
财政金融   1182篇
工业经济   204篇
计划管理   857篇
经济学   486篇
综合类   517篇
运输经济   111篇
旅游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962篇
农业经济   111篇
经济概况   83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5篇
邮电经济   1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16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21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据调查,目前我国未成年违法犯罪人数呈下降趋势,以邓州市法院为例,2011年至2013年的近3年时间内,该院少审庭共受理涉少犯罪案件82件113人,年度受理数分别为28件38人、21件28人、33件47人。其中16-18周岁分别占案件总数和人数的42%和54%,16周岁以下的占58%和46%,年龄最小的未满12周岁。除此之外,团伙犯罪占16%,辍学后犯罪占48%。其特点上,财产型犯罪、团伙型犯罪、暴力型犯罪突出和犯罪低龄化、  相似文献   
72.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目前刑事犯罪的主要构成部分。对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进行分析归纳,有利于预防犯罪工作者和社会层面的青少年工作者强化防范观念;对青少年犯罪新特点从法律成因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则可有助于相关单位和人员寻找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做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  相似文献   
73.
李鹏 《商》2014,(42):244-244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严重问题,引起了社会及学校的强烈关注。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已明确指出预防犯罪是解决青少年犯罪的重点工作方向。本文从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征入手,对其成因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4.
《商》2015,(19):240-2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突显,未成年人犯罪率呈逐渐上升,这个问题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未成年人犯罪有一些显著的特点,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可以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清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便可以对症下药,采取有力的措施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75.
《商》2015,(33)
不作为诈骗是不纯正不作为犯,行为人的告知义务不能仅囿于刑法理论中四种形式上的义务,也包括民法领域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而不作为诈骗罪的有责性体现在保证人理论中。不作为与保证人地位紧密相连,因此保证人地位问题是不作为诈骗的核心问题,在实质化运动的背景下,对不作为诈骗中保证人地位的判断应从形式和实质两个侧面进行,对保证人地位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对不作为诈骗罪进行合理的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76.
《商》2015,(34):222-223
利用"蝴蝶效应"理论引入混沌理论;将社会犯罪现象界定为混沌动力系统;讨论了利用数学中混沌动力系统来指导社会犯罪现象的预防和遏制。  相似文献   
77.
《品牌》2015,(8)
经济犯罪是市场秩序混乱造成的后果,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市场发展的现状加以剖析,找到防控经济犯罪的措施,让经济科学合理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8.
徐勇娟 《魅力中国》2014,(9):308-308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最高形态的犯罪,严重影响到各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威胁到人类的自由与安全,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而有组织犯罪中止形态的认定对于犯罪嫌疑人罪轻与否的裁定至关重要,区分首要分子、一般参加者、从犯、胁从犯不同的中止形态的认定标准对于正确认定有组织犯罪分子中止形态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9.
李子龙 《魅力中国》2014,(11):301-301
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列入刑法条文,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3月通过),笔者试结合实践中办理“入户盗窃”案件的一些问题,对入户盗窃的相关规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0.
武新华 《魅力中国》2014,(1):328-329
行为是犯罪的基础,是犯罪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没有行为就无所谓犯罪。现实生活中,行为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通常我们认为主要有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不作为较之作为不容易被熟知,在司法实践中也较难判断。判断是否属于刑法中不作为行为的一个标准是看行为人是否有义务为该行为,而关于义务来源的问题又是一个颇有争议和较难判断的问题,本文对此加以研究,以期为不作为犯罪行为有更加明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