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10篇
计划管理   69篇
经济学   109篇
综合类   82篇
贸易经济   211篇
农业经济   317篇
经济概况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基于GRA&BPNN的广西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并以其相关性为基础预测粮食产量对实现广西粮食产业的"做强做优"具有重大意义。通常情况下粮食产量与种植技术发展水平、农田耕地面积、土地肥力、气候等诸多因素相关,但是在样本数据不足、数据间关联度不明显的情况下则无法采用回归分析、灰系统等常用预测方法。[方法]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到水库水量、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播种面积、除涝面积等5个与广西粮食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因子变量,同时取2004~2012年的数据作为学习、训练样本,以2013~2014年的数据为试报样本,并以此建立BP神经网络粮食预测模型。[结果]检验结果表明运用本模型预测粮食产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泛化性。[结论]根据模型结果,该文提出提升广西粮食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即加强水库的管理、引导与粮食产业相关的产业、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加强洪涝灾害的防御和治理能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82.
[目的]通过分析现行种粮农户耕地流转的基本特点,探讨如何完善现有耕地流转政策,以适应耕地流转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方法]文章利用河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4省调查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农户耕地流转率逐年上升,经营规模1.33hm2以下的农户比重显著下降;耕地流转主要方式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以口头协议为主,租金以现金为主;针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地方补贴省际差异较大.[结论](1)土地流转、集中呈快速发展态势,但是省际差异明显,其中2012~2014年4省样本村耕地流转率均呈快速发展的态势, 2011~2015年经营规模在1.33hm2以上的农户显著增加;(2)样本村耕地流转基本上遵循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主要以自发形式为主,以熟人关系为纽带,是嵌入农村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符合我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的传统;(3)4省针对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的补贴总体不足,并且省际之间补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3.
山东是经济发达的产粮大省,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在山东的试点对全国其它地区具有示范作用与借鉴意义。文章基于山东361户农户调查数据资料,首先考察"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试点背景下农户2010~2012连续3年的小麦与玉米年末存量、储存方式、储藏损失、储粮目的及储存效果,然后对农户科学储粮技术的认知、采用及其效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Logistic模型深入探究影响农户科学储粮技术采用意愿的个人及家庭特征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近3年来粮食储量稳定,主要储粮方式是袋装与缸装,损耗来源于鼠害、虫害及霉菌;科学储粮技术效果明显,但普及率低;大多数农户具有技术采用意愿;家庭人口学特征与粮食生产、消费和储备情况及农户对技术的了解情况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技术采用意愿。主要政策建议与启示为:扩大试点范围,开发不同技术满足各类农户需求,并探索适当的补贴机制、构建技术服务体系,融"科学储粮工程"于新农村建设及农业服务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84.
中国玉米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自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科学估算与评价我国玉米秸秆产量及其各种利用途径的自然适宜性,明确玉米秸秆资源开发潜力,促进秸秆资源充分高效利用。利用文献考证法,从大量研究文献中筛选41篇研究论文中的326个玉米草谷比有效样本数据,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采用秸秆资源自然适宜性分级法,就玉米秸秆资源在"五料化"利用方面的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将用于包括新型能源化利用在内的各种用途的玉米秸秆资源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级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草谷比为1.10;2013年中国玉米秸秆产量高达2.403 368亿t,位居全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之首,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适宜用于沼气生产,较适宜于新型能源化利用,即"三化一电";燃用级别为一般适宜级别;在饲料用途方面,玉米茎秆较适宜直接饲喂、适宜加工饲喂,玉米叶梢适宜直接饲喂与加工饲喂;在肥料用途方面,玉米秸秆属于3级有机肥级别;玉米秸秆是目前食用菌生产中较好的原料;玉米秸秆可用于工业加工原料,目前我国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板材、纸浆生产的工业化开发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玉米秸秆资源具有多宜性,玉米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应注意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利用结构,将其转化为各种优质的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85.
[目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多元化发展,需要明确该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方法]文章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镰刀弯"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竞争力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以及其他作物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差异.[结果]"镰刀弯"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作物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变动速度不同.[结论]"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作物之间的优势差异,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且不形成过度供给的情况下,增加优势作物的种植,最终形成合理的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86.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的研究前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背景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主要农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光温水热等气候资源条件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粮食主产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促进农业生物灾害与农业气象灾害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栽培管理、经营方式、种植制度、结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揭示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定量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适应能力,研究提出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从国家需求和学术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许多有待解决的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阐明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7.
概述了粮食主产区的内涵,分析了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生产出的大量粮食,对解决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大历史性贡献。同时,以吉林省粮食主产区的生产实践,论述了依靠科技进步、组装模式化栽培体系、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等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  相似文献   
88.
作者根据当地农业资源丰缺状况,从综合生产要素装备水平方面分析了清流县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特点;从现阶段粮食供给状况、近阶段消费变化情况,指出了清流县的粮食需求形势和今后的生产定向;提出用社会总需求量、基本口粮、储备粮3个指标衡量和评价粮食安全供给情况;阐述了如何建立清流县的粮食安全预警和粮食、种子储备系统,以及储备应急增粮的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89.
张丽 《中国农史》2007,26(3):47-56,87
论文把"生存压力"和"劳动力剩余"作为测量"人口压力"的两个具体指标,在对20世纪初无锡农村地区人口,土地和农业生产力水平详细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对20世纪初无锡农村地区的人口压力进行了测量。论文从"人均土地粮食收获水平"和"剩余劳动力规模"两方面讨论了当时无锡农村经济所面临的资源困境,以及其有可能的发展出路。论文认为在当时那种沉重的人口压力下,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发展工业和城市经济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经济转型的关键。然而,就是在当时全国工业和城市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其当时的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也远不足以吸收足够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资金和技术上对农业生产予以显著的支持,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本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0.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高,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根本所在。该文以山东青岛市为例,探讨了确定规划期耕地保有量的方法,进行了基于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及各用地部门需求,考虑规划期间耕地减少和耕地增加的各种可能性,估算了耕地的可供给量,最终确定了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然后从行政、法律、经济和科技4个方面提出了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