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47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财政金融   5758篇
工业经济   4842篇
计划管理   13330篇
经济学   10195篇
综合类   3566篇
运输经济   593篇
旅游经济   423篇
贸易经济   11338篇
农业经济   7714篇
经济概况   13439篇
信息产业经济   222篇
邮电经济   526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445篇
  2022年   399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703篇
  2019年   765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761篇
  2016年   1116篇
  2015年   1815篇
  2014年   4738篇
  2013年   3994篇
  2012年   4934篇
  2011年   5347篇
  2010年   5120篇
  2009年   5075篇
  2008年   6159篇
  2007年   5301篇
  2006年   4742篇
  2005年   4738篇
  2004年   3355篇
  2003年   2900篇
  2002年   1857篇
  2001年   1606篇
  2000年   1390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538篇
  1997年   423篇
  1996年   305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04篇
  1993年   192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92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77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3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立足于相关文献研究,通过对京津冀三地劳动力要素差异、自然条件差异、交通运输水平差异和技术创新水平差异进行研究,从而确定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选择方向。北京相比于天津和河北而言,在教育资源和尖端科技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天津在工业制造和港口航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河北省在自然条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三地应该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通过合理的产业分工来实现真正的协同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科学选择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是加快产业转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依托于近乎真空的市场环境,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基础电信运营商靠着传统电信业务,度过了2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高速增长也掩盖了企业内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时过境迁,当原本真空的市场逐渐被填满,且有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涌进这一市场的时候,转型在所难免。如果说2008年前后运营商的转型是看到了国外运营商的发展态势而做的前瞻性判断的话,那么当前运营商的转型则是生死存亡下的必然推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我国粳稻产量现阶段呈连续增长的态势,然而粳稻生产效率却存在无效率或波动剧烈的现象,研究我国的粳稻生产效率,有助于提升和稳定中国粳稻区域生产效率和水平从而间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法]使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中国13个粳稻生产省份的生产效率,分别从时间和区域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粳稻生产技术效率在时间趋势上逐渐趋于平稳,但是在2004—2007年间存在短暂的波动;在区域上主要是西南和东北粳稻生产区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西北区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虽然河南、湖北、宁夏3个省份出现技术无效率,但规模报酬都处于递增的状态,仍有提升生产效率的潜力,应通过减少要素投入冗余来改变其无效率状态。[结论]粳稻生产技术无效率主要是由于种子费用、农药费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冗余造成的;若将来在保持纯技术效率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升规模效率水平会进一步提升我国粳稻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定粳稻生产区域规划、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生产要素使用效率3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