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官兵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23(6):74-84
资本市场通过衍生品交易增强的管理风险能力,大大改善了其跨期风险分担功能。作为风险中介的再保险公司通过储备流动性的方式,在跨期风险分担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传统的资本市场缺乏衍生品交易,更多地体现为跨地风险分担的功能。在资本市场的竞争压力下,直保公司和再保险公司都面临融资和风险转移问题,如果通过新的资本市场工具,将资产负债表上的成熟产品通过证券化的形式转移到资本市场上,那么资本市场将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金融市场泡沫与金融制度的适应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兵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10):27-31
金融市场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金融市场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泡沫。严重的泡沫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崩溃,从而对经济增长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政府对金融市场泡沫的不同干预方式又会将金融市场锁定在不同的发展路径。我们发现,政府的角色十分关键,金融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的良好执法来建立竞争性市场秩序,并降低既得利益集团对金融市场创新的阻挠;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所导致的对投资者权力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泡沫效应转化为推动金融市场创新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十个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中仍存在服务功能、发展规划、网络安全、产品创新、市场效益、考核机制、服务收费、网络人才等十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网络银行的健康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制定网络银行发展的长期规划,采取有利的保护措施,提高客户风险防范意识,丰富网络银行产品,提高网络银行效益,完善考核办法,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加强对网络银行的人才培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指导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建设的相关理论,着重对在国内流行已久的关于农险是(准)公共品的认识提出了反驳.本文强调了低收入经济中农险市场运行的特殊性,从农业保险能否保障收入以及农险的公共品属性是否可以等同于粮食的公共品属性等两个方面提出了不同意见.本文认为,农险不是公共品,中国农险市场并非市场失灵,而是市场缺失,其原因在于农险制度建设的高昂的固定成本和农险需求的相对不足.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官兵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1(3):76-78,85
农村信用社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既是金融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实际工作者争论和疑惑较多的难点。如何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给予一个中肯的评价,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效率、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对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变迁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就合作制的企业制度、产权改革、治理结构改造提出一些独到的看法,就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提出一揽子的方案,对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作一个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制度解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以制度范式来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历史和现实变迁。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制度的决定和变迁是国家及其代理人、农户和其他城市利益集团之间利益互动的产物,其中国家的角色非常重要。农户阶层对金融资源支配权的完整与否决定了农村金融制度未来变迁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8.
探索建立保险业的反垄断法豁免制度,对完善我国竞争法律体系、促进行业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回顾保险业适用反垄断豁免的经济和法学依据出发,讨论了欧美等立法区保险业豁免制度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建立保险业反垄断豁免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政策建议。主要结论是:我国保险业应实施分类豁免制度,对保险公司在保费计算、共保、保单标准化等方面的合作活动予以特别许可。 相似文献
9.
官兵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3)
国有银行制度安排既是改革开放以来增进当期国家能力的有效工具,也可能极大地削弱未来多期的国家能力。因此,理性的政府会选择合适的时机退出对国有银行的控制,从而实现国家垄断租金最大化与社会产出最大化目标之间的重合。 相似文献
10.
分工视角: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融发展理论的缺陷能够通过分工视角加以弥补。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分工的一个侧面,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二者相互决定、互为因果关系,并共同受产权等基本制度结构的决定。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界定和保护的社会里,交易效率会因此而提高,农村经济分工和农村金融分工都能得以深化,而农村经济又因一个更为高级的农村金融分工水平而受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