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限政府与财政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市场经济要求公共财政能够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物品,然而,在我国,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等原因,公共供给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本文以政府介入公共品供给模式作为逻辑分析起点,认为要解决这些矛盾,实现财政服务均等化,有限政府理念的确立是关键,同时还有赖于其他相关制度的跟进及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2.
财政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建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4):17-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从“新”字立意开始分析,在寻找差异的过程中发现财政投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投入领域,并针对实际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了控制预案。 相似文献
3.
国内居民消费与经济自主性增长的持续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偏低的居民消费率不足以为经济自主性增长提供持续动力。本文认为,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个人所得税改革不是关键,税收制度的进一步规范更为重要,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与经济自主性增长机制的形成有赖于更长期的税收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进入高债务风险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理论界对于是否可以通过授予地方政府发债权化解风险尚存争议。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授予地方政府发债权并不能促使地方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展开竞争,当前更合适的路径选择应该是在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内进行地方债务摸底与实质性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民收入的提高关系着农民消费增长,消费增长则直接影响着GDP的增长,而财政政策及其手段则影响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以1978-2007年中央财政支出与农民人均收入为样本,具体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民收入提高的影响。结果发现从短期来看,农业基本建设(NYJJ)、农业科技费用(NYKJ)、农业贷款(NYDK)、乡镇企业贷款(XZQYDK)、农村救济(NCJJ)、财政补贴(NCBT)的系数分别为0.074、0.031、0.0182、0.0411、0.081、0.00640,而从长期来看,其系数为0.241、0.0016、0.0013、0.0017、0.0201、0.0029,0.0001,这说明生产性财政投入与农民人均收入间存在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而非生产性财政投入增长则属于临时性政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VAR模型分析,发现财政的生产性投入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且时滞较长,而非生产性投入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农民收入但对长期农民收入的贡献不大;同时,人均收入的提高则可以刺激生产性财政投入增加,这意味着我国财政投入在资源流向上偏向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贫穷地区需要但很难得到国家财政资金的无偿援助.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国家在农村的投入应偏向于提高农村经济的自身能力,进行开发性投入,福利性投入除非在不可抗力发生时,否则应尽量减少开支.此外,财政资金投入应在总体平抑地区发展差异的指导思想下,建立较为公平、透明的财政资金投入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了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和印度等当代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型国家,对其自主创新激励政策从财政、税收两个视角分别做了总结和比较,通过分析发现,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人的能动性和对创新过程的尊重是其设计财税激励政策的共同特点。因此,我国自主创新财税激励政策也可参考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做上述四个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公共服务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并没有出现同步改善,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供给性贫困。显然,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是不相吻合的,在国家富强起来的同时利用财政手段让广大居民获得政府的基本尊重与关怀,不仅可以保障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与正常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TOPSIS法改进因子分析模型测算不同省份的创新能力,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评估政府采购政策、市场竞争度对省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省域创新能力提升,但在我国尚未形成高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进而抑制了省域创新水平提高;其对市场竞争造成的干扰阻碍了省内外创新市场活动的正常进行;无论是低竞争还是高竞争行业,在政府采购制度中保持适度的市场竞争对促进省域创新有一定积极意义。鉴于此,实践中需要政府强化创新导向的政府采购目标,构建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制度,依据行业竞争度设计不同的政府采购机制,以提升省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18个国家级新区所在地和其高新区的数据,运用四阶段 DEA模型,考量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财政政策效率,研究发现:多数地方的新区和高新区的财政政策效率均大于1,且中部地区的财政政策效率不管是在新区还是其高新区均是最小,说明多数地区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表现为"激励效应";结合Tobit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高新区与新区的财政政策效率影响因素差异较大,一些能对新区财政政策效率造成显著影响的因素,并不能对高新区财政政策效率造成影响,说明高新区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对产业集聚及创新资源引导发挥了较好作用,而新区仍有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