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会计信息产权的逻辑及其博弈 总被引:88,自引:0,他引:88
本文注意到会计信息“面纱”后面蕴涵的利益关系 ,提出会计信息产权的命题 ,并着力揭示会计信息产权命题的基本逻辑。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是一个持续性的博弈过程 ,企业所有权分享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密切相关 ,剩余索取权为利益相关者参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提供动力 ,并决定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动向。会计信息管制的内因在于矫正企业所有权分享下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无效性。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本文以狭义的盈余管理为出发点,结合今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全面分析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澄清了理论与实务界对二者关系的模糊认识;深入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时空影响及新形势下企业盈余管理的新特点,从博弈、法治和德治等视角提出了治理盈余管理的若干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注册会计师“诚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认为“诚信”实质上就是博弈参与方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的一种非正式约束 ,其能否自动实施取决于以下因素 :产权的清晰程度、行业租金的大小、审计师如果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所受处罚的大小和审计师来自于管理层的“审计租”的大小。通过对现实的考察 ,笔者发现我国目前还不具备产生“诚信”的制度基础。最后 ,笔者对“诚信”的构筑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博弈分析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盈余管理概念的基础上 ,根据盈余管理的特征和博弈论的实质 ,提出了盈余管理是其管理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行为的观点。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文根据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存在条件 ,得出了只要存在通过博弈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条件 ,就一定会发生盈余管理的结论。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实际分析的基础上 ,论文最后从博弈论的角度提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建议 ,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治理结构政策、法规 ,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公允价值信息具有假设性、未实现性和非客观性等特征。本文运用两个博弈模型,说明了保障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必须依赖于有效的管制安排。管制安排的目标是通过提高识别经理欺诈的概率和合理化对欺诈的惩罚来保障公允价值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相似文献
7.
会计准则导向和会计监管的一个经济博弈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对会计准则导向的选择和会计监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确定了特定会计准则和会计监管环境下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层的博弈均衡特征。理论结果表明,会计准则导向的选择与会计监管的有效程度相关,准则导向的变迁应该与具体的会计监管环境相适应。在相对会计监管较弱的环境中,选择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限制企业管理层的会计选择空间将能促使企业管理层的如实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本质量特征。基于转轨经济的国情,完善会计监管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会计信息失真:投资者视角与经营者视角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会计信息一方面是精巧的会计机制的延伸,另一方面则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会计发展的动力在于不断地寻求改进,以满足不同的利益集团和信息需求的信息要求。正是在此基础上,会计的重心从会计信息提供转向了会计信息使用,会计信息真实与否的判断也更多地依赖于会计的结果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在分析评述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契约经济学理论,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的契约属性,是一种评价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同时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进一步论述了内部控制契约是企业理性的各个要素主体之间关于经济利益的分配而构建的一个旨在协调其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运行的约束控制机制。文章最后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契约公正的共生互动性,追求利益分配的公平和正义成为内部控制契约公正性的伦理诉求和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10.
论零售商自有品牌管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发展是零售商与制造商在市场竞争中进行品牌博弈的结果,自有品牌发展过程需要解决供应商在商品的选择、陈列、定价方面防止品牌冲突等问题.我国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开发与管理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