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运动员在不同重量铅球技术上的共同变化趋势,不同重量铅球对运动员的投掷技术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化趋势对铅球专项力量、专项技术训练的启示,对8名运动员进行了不同重量铅球的滑步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量铅球滑步动作技术最后用力阶段的出手速度、角度、高度等方面指标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王峥、张莉、张叶伟等省队优秀女子运动员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投掷不同重量铅球的动作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负荷对链球旋转投掷技术在各个阶段的运动学参数存在差异。②不同负荷在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应该采用相对的质量。③不同负荷在链球投掷训练过程中,建议选球重量与标准球重量差异不超过1.5公斤,否则可能对标准球投掷技术的技术结构与技术节奏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川西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高陡斜坡路段多发育危岩,其崩塌后对公路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雅安市宝兴县硗碛水库尾危岩为例,通过无人机航测、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分析危岩基本特征。采用RocPro3D软件进行三维运动学模拟,以进行崩塌灾损评价。结果表明:工作区危岩的形成是构造挤压、降雨冲刷和风化卸荷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强降雨和强震是危岩崩塌的典型灾变诱因;工作区危岩崩塌后冲击能量最大值超5 000 kJ,清除大粒径危岩能有效降低冲击能量值;工作区危岩崩塌后,呈沿坡面滚动→撞击国道351路面附近后弹跳→东河河床及岸坡停积的阶段性运动特征,可采用“危岩清除+被动防护网+明洞+框架锚杆”的处治方案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人逆运动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改进算法的机器人逆运动学的求解方法。在讨论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问题以及基于BP算法的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BP算法改进方法,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给人逆运动学求解的具体步骤和设计神经网络的相关注意事项。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通过对PR实验室机器人仿真研究表明,该算法具有简单、学习收敛速度快等特点,且避免了传统算法的许多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六足爬行机器人运动过程中不必要的能量消耗,选择半圆形轨迹作为六足机器人的足端轨迹,采用了斯蒂芬森六杆机构加以实现,进行了机器人整体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学分析。实验表明该机器人行走稳定,控制简单,具有良好的机动能力,同时机器人运动过程中无起伏现象,势能消耗相对非半圆形轨迹少。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结构分析困难的问题,通过对传统并联机器人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提出一种新型3-PRP并联机器人。为有效地降低机器人结构分析的难度,采用直线模组构成2个对称移动副,配合1个转动副,代替传统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3个转动副,并根据该新型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建立了运动学模型;应用空间解析几何和向量代数法,推导出机器人的运动学正解与逆解方程;应用MATLAB仿真软件编程验证运动学正解与逆解的正确性,确立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具有工作空间大、运动学模型精度高、制造成本低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川西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高陡斜坡路段多发育危岩,其崩塌后对公路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雅安市宝兴县联新村危岩为例,通过无人机航测、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分析危岩基本特征;采用RocPro3D软件进行三维运动学模拟,以进行崩塌灾损评价;最后,针对工作区危岩给出处治建议。结果表明:工作区危岩的形成是河流下切、构造挤压、降雨冲刷和风化卸荷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强降雨和强震是危岩崩塌的典型灾变诱因;工作区危岩崩塌后冲击能量最大值超10 000 kJ,清除大粒径危岩能有效降低冲击能量值;工作区危岩崩塌后,呈沿坡面滚动→撞击国道351路面附近后弹跳→东河河床及岸坡停积的阶段性运动特征,可采用“危岩清除+主动防护网+明洞+垫墩锚索”的处治方案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从不同切入点加以探讨。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训练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或以不同的方法去考察和认识物理过程的能力,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内企业、科研院所对6自由度仿真平台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一种多学科通用的6自由度stewart平台。本文利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对该平台进行了三维虚拟样机的设计,并利用PRO/E和MATLAB对6自由度平台进行了机构运动学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虚拟样机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可以满足航空、航海、交通等领域中小型仿真平台的设计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0.
川西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高陡斜坡路段多发育危岩,其崩塌后对公路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以雅安市宝兴县硗碛水库尾危岩为例,通过无人机航测、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分析危岩基本特征。采用RocPro3D软件进行三维运动学模拟,以进行崩塌灾损评价。结果表明:工作区危岩的形成是构造挤压、降雨冲刷和风化卸荷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强降雨和强震是危岩崩塌的典型灾变诱因;工作区危岩崩塌后冲击能量最大值超5 000 kJ,清除大粒径危岩能有效降低冲击能量值;工作区危岩崩塌后,呈沿坡面滚动→撞击国道351路面附近后弹跳→东河河床及岸坡停积的阶段性运动特征,可采用“危岩清除+被动防护网+明洞+框架锚杆”的处治方案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