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组织导师制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尚缺乏对其研究成果的系统归结.文章重点梳理了组织导师制的概念、效益以及其影响导师/徒弟的中介作用(包括情感、学习、激励、社会交换和角色压力源的传导机制)和调节作用(包括徒弟/导师的个性特质、认知和价值观等个体因素以及导师制类型、组织文化和制度等组织因素的干扰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未来研究值得深化的方向以及实践应用的建议,这既为推进组织导师制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也为提升组织导师制实践的效能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导师具备优良的自身条件而作为其主要负责人,但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运行不畅通,教育方式与内容陈旧,因此导师的地位与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认识与运用。因此,提高导师自身素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建章立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以提升导师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与作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4.
敬业是研究生导师师德的核心,示范是师德的根本,博学是师德的基础.研究生导师应通过崇尚学术道德、平等对待学生、勇于学术创新、提高情感素质和指导能力等方面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指导教师. 相似文献
5.
6.
7.
8.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历史上阶级斗争发展的结果,它只在革命转变时期存在,它是进行社会改造、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的工具。列宁、毛泽东等过分拔高其作用,把无产阶级专政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认为它在资本主义旧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特指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过渡的整个历史时代都存在,它不受法律限制,这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一些国家曾经的失误使我们不得不对此观点和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