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目标:用完整遗漏估计量替代目前使用的未匹配遗漏估计量、逆记录检查遗漏估计量和平衡推算遗漏估计量。研究方法:采取文献解读、成果借鉴和移植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完整遗漏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研究发现:人口普查遗漏估计不只是要提供遗漏估计值,还要揭示遗漏的原因及其遗漏者的特征;构造普查遗漏估计量,既要包括登记在事后计数调查人口名单而未登记在普查名单的单重遗漏人口,还要包括同时遗漏于这两项调查名单的双重遗漏人口。研究创新:提出完整遗漏估计量。研究价值:完整遗漏估计量有望应用于中国2030年普查遗漏估计,开创世界人口普查遗漏估计应用完整遗漏估计量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采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7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隔代照料对有0~6岁儿童随迁家庭中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参与时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隔代照料对长江经济带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时间均有正向显著影响,且结果稳健。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得出,隔代照料对30~39岁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正向影响最大,而对所有年龄组女性的劳动参与时间影响并不显著;相比受过大学教育的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隔代照料对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正向影响更小,且对其劳动参与时间的正向作用最明显;隔代照料对长江经济带不同城市群的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时间均无显著影响,而对成渝城市群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的促进作用最大。该研究结论对构建适宜的儿童照料体系,破解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家庭平衡的困境、改善流动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的途径与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