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6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财政金融   339篇
工业经济   183篇
计划管理   1057篇
经济学   1196篇
综合类   904篇
运输经济   47篇
旅游经济   102篇
贸易经济   1257篇
农业经济   1687篇
经济概况   105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44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733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710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521篇
  2008年   575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15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mproving access to more modern forms of energy requires supply chains that reach further into rural areas. This paper studies a supply-side intervention intended to foster last-mile distribution of energy-access technologies through local small-scale entrepreneurship. We use a staggered-implementation evaluation design to assess the impact on employment and income outcomes of the intervention, which is a large-scale program in Kenya that supports the diffusion of improved cookstoves and small solar product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how trained entrepreneurs intensify and diversify their income-generating activities, often by shifting away from subsistence farming as a main source of income. For cookstove entrepreneurs, this goes along with improvements in individual and household incomes as well as perceived economic well-being. Our estimates suggest that impacts do not only differ between the two technologies but also across subgroups including gender, age, and baseline occupation. Our findings substantiate that market-based interventions can foster energy access in rural areas by suppor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local businesses. We highlight several contextual factors that are of relevance when considering the adoption of this approach.  相似文献   
2.
马小龙  谷宇 《科技和产业》2023,23(14):147-151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措施,农业生产托管正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最有效途径。探究农业生产托管中组织关系的演化及动力机制可以对农业生产托管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推进农业生产托管,为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托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省域农业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模式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针对农业隐含碳的时空动态研究较为缺乏,导致对于区域减排目标的设定缺乏全面的考虑,无法实现农业碳减排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因此,有必要分析农业隐含碳排放在不同省域的特征并分析其驱动因素,为制定体现地区间公平性且有效率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文章利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3年的投入产出表估算我国各省(市、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根据Kaya恒等关系将其分解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一般农业技术进步和低碳农业技术进步4类影响因素,并利用LMDI分解分析法对这4类影响因素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2002—2012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渐增加的分布规律,经济规模效应在各省份均呈正向驱动,且在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济增长后劲较强的地区驱动效应逐渐增强;经济结构效应在大部分省份呈负向驱动,且在重型工业的聚集区域负向效应逐渐增强;一般农业技术因素正向驱动区域逐渐扩散,且在农业大省正向驱动效应逐渐增强;低碳农业技术进步因素在东部发达地区负向的驱动效应较强,在西部驱动效应较弱。[结论]在未来的农业减排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农业生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是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探究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为我国其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运用锡尔指数对区域内和区域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进行测度。[结果]2012—2017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绿色供给的得分最高,环境友好和生态制度的得分最低。各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南京、无锡次之,连云港、淮安和宿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锡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内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都在逐渐缩小。[结论]农产品绿色供给是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发展方面较低,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强度在持续增加,资源节约利用仍是绿色发展的短板,因此江苏省资源效益利用仍有上升的空间,且区域内发达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带动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动力学SIR模型模拟农产品供应链重构内生风险传导过程,以期在有效把握核心重构风险传导规律基础上为整体管控重构进程风险提出前瞻性思路。[方法]基于农产品供应链重构风险整体构架和重构进程风险传导复杂网络,以湖北省243家大型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2007—2017年重构样本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重构进程内生风险传导SIR模型和规划演化模式,利用Matlab软件对模型仿真得到有效管控状态下演化趋势。[结果]在以战术性重构为主导组织结构战略性重构中进程风险传导安全边际X1s超过50%,决定了其净风险阈α0(i)、β0(i),相应的业务单元和功能模块重构进程风险预警和风险恢复能力提高值是主控指标,对进程风险传导感染率x1(i)和恢复率x2(i)起主导作用。[结论]近年来土地流转驱动农产品供应链重构中组织结构重构整体具有战略性,在以战术性重构为主导风险传导管控中重点应加强业务单元和功能模块重构进程在重构易感状态(S)、感染传播状态(I)管控能力,能有效降低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6.
新农科建设是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的必然要求,顺应了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规律,致力于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水平实用技能型卓越农林新人才。"新农科"建设宣言的提出对高等院校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期许和要求。目前江西高校存在涉农专业人才数量紧缺且离农化趋势严重,涉农专业精品课程少、设置不够合理,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与行业需求脱轨,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本文从新农科建设的角度出发,针对江西高校在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 is a proposed policy approach to promot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CE) within the European Union. This research used a policy Delphi to explore perspectives on improving EPR policies to further contribute to the CE goals of the Netherlands. Both the potential improvement and critical reflections discussed by CE and EPR experts and practitioners from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a mor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uture governance of CE practices. We present various activities to improve EPR and insights from Delphi participants that emerged from the study. This paper shows that whilst actors agree, in essence,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modifying EPR, what the specific changes to the form are and to whom the new responsibilities apply is contested.  相似文献   
8.
田璐玚 《科技和产业》2023,23(13):175-182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协同供给可以形成社会联动效应,降低公共服务成本。运用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分析框架,通过交叉分类方法从协同主体的利益与目标两个变量的耦合性出发分析广西钦州市智慧居家养老项目中养老服务主体间不同种类的协同关系,可以从加强政府领导、形成合作联盟、建立市场标准、创新扶持政策4个方面完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不同类型的协同供给,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向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和转变。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改革开放后期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再到现阶段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多元经营"4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遵循人口与土地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逻辑,又遵循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逻辑"、农业经营制度的"生产逻辑"等小逻辑。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需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发挥要素、组织和制度的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Rapi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ave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smart services and smart consumers. This study focuses on smart consumers who voluntarily engage in value creation activities, in order to conceptualise smart experience co-creation (SEC) and the smart servicescape. Drawing on the 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SOR) framework, a model is proposed and tested around the impacts of smart servicescape dimensions (aesthetics, superior functionality, social presence, perceived interactivity and perceived personalisation) on smart consumer experience co-creation. SEC is conceptualised as a second-order construct consisting of cognitive, hedonic, social/personal, and pragmatic/economic first-order dimension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al cues of the smart servicescape (S) collectively influence smart experience co-creation (O), and this co-created experience eventually influences consumers’ service brand equity and word-of-mouth (WOM) intentions (R). A major novelty of this study lies in uncov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ience co-creation and service brand equity. Findings have theoretical and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for smart serv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