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33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131篇
经济学   163篇
综合类   29篇
运输经济   6篇
旅游经济   5篇
贸易经济   52篇
农业经济   950篇
经济概况   9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科学合理的适宜性评价是确保耕地整理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我国的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选取可以反映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的指标因子,然后参考胡学东提出的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引入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双重约束,对研究区域在双重约束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并通过K-Means聚类法将研究区域的耕地整理适宜性分区进行合理划分。[结果]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对区域耕地整理适宜性水平具有重大影响,高生态安全约束与高社会经济约束会降低耕地整理的适宜性,低生态安全约束与低社会经济约束会提高耕地整理的适宜性。[结论]引入生态安全约束和社会经济约束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山地区域在社会经济与生态安全双重约束状态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情况,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约束条件评价模型可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对处于约束条件下的耕地整理适宜性进行评价,是对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丰富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转移概率和网络联系的辽宁省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在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预测中具有基础作用,且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应顾及农村居民点之间的社会经济活动联系。[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首先运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农村居民点转移概率,其次运用网络分析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图斑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最终通过加权求和方法确定农村居民点转化概率,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可以划分为高度适宜类、较适宜类、一般适宜类和不适宜类4类,分别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比例为28.18%、31.32%、13.26%和27.24%;从各地貌分区来看,高度适宜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和东部山地丘陵区中的南方沿海地区,而不适宜类整体分布则较为零散;辽宁省中部平原区位条件好,东部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也较好,西部山地丘陵区地区较差。[结论]研究方法和结论有助于全面把握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与区位适宜性特征,为农村居民点科学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赵睿 《经济师》2023,(11):111-113
文章结合“三生”空间功能协调规划,为乡村发展提供科学用地保障,以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研究以天津市段截庄村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规划探索,根据所在村庄的影像数据、规划数据和自主调查等相关数据,对不同的空间要素按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种类型进行空间要素功能的识别与分类;然后,基于段截庄乡村空间载体的识别,建立以村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要素为对象的“空间适应性”评价体系;最后从“三生”协调融合的创新角度,提出村庄空间布局优化建议:北部区域,以生态空间为绝对主导;中部区域则以生活空间为主,生态空间为辅进行优化建设;南部区域以生产空间为主,生活空间为辅,并最终总结出其对乡村振兴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提高济南市古生物化石保护水平,在对区内古生物化石资源进行野外勘查和综合整理的基础上,依据古生物化石鉴定结果及其赋存地层分布特征,得出济南市古生物化石的分布特征,划分了古生物化石产地,选择化石完整程度、富集程度、剖面出露程度、周边地质环境、工程活动影响五个评价因子,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了符合济南实际的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划分体系,将区内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了保护区分级,并按照“保护优先,结合实际”的原则,制定了符合济南市实际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24个植物景观单元。以生态适宜、景观适宜、社会适宜为准则层,建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克服以往植物景观评价赋权重的主观性,建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景观适宜性评价模型,得到不同植物景观的景观适宜性指数。结果表明:黔灵山公园在适宜范围内的植物景观有10个,占评价单元总数的41.6%,适宜性较差的有14个,乔灌比(数量)在1:11.2~1.7:1之间的植物群落景观适宜性较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3点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策略,以期为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及营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中药原料药的资源需求急剧增长,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导致多种药材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中药材研究迫切需要解决中药资源利用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教授组织专业团队,将地理信息学、生态学、气象学、中药资源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历经多年潜心研究整理,编撰完成《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第二版)》一书,并由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3月正式出版。该书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对中药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适宜性研究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农业生态脆弱性,通过研究特殊地形和气候下的农业生态脆弱性,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广西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综合权重,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对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利用ArcGIS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分级,以期探究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水蚀面积的权重值最高为0134,年平均降水量的权重值为0113,自然环境指标相对于农业生产和经济指标对农业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更大。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生态脆弱性区域大致可分为5个区域,分别是桂西峰丛洼地带、桂东山地丘陵地带、桂中低山丘陵地带、桂东北山地、桂南沿海丘陵地带。[结论]广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看较为脆弱,处于轻度和中度脆弱等级,但生态环境问题仍不容忽视。为了改善农业生态脆弱性,政府应实行区域的联合防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积极探寻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促进广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住宅小区共有部分的概念界定及其登记《物权法》第70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物权法》第73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相似文献   
9.
土地适宜性评价(LSE)是对土地进行合理地管理和规划的重要一步。使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多标准决策(MCDM)对于这一评估过程来说是一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在MCDM中应用灵敏性分析的主要局限性是空间维度观察的缺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采用MCDM作灵敏性分析,并从土地适宜性评价和空间灵敏性分析中获得空间配置信息。灵敏度分析结合了空间可视化和概括性指标,包括一个传统的度量值(即绝对的平均变化率,MACR)和一种新的空间直观度量值(地球移动的距离,EMD)。本文选取山西省乡宁县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证实,MACR和EMD能够根据不同的灵敏度来有效识别敏感参数。EMD从空间维度上探索新的信息,它不同于运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灵敏性分析。这种方法根据空间灵敏性分析,为有效实施MCDM获取稳定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万里茶道”是涵盖生产类遗产、交通类遗产、管理类遗产以及服务类遗产的跨区域、跨国界的茶文化遗产廊道。本文运用改进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万里茶道”中国段节点城市的遗产旅游发展适宜性和障碍因子进行定量测评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万里茶道”中国段遗产旅游发展适宜性表现不均衡,生产路段为中度适宜,集散路段和外销路段整体上适宜性偏弱。(2)在遗产资源维度上,廊道内资源分布表现出分路段、多中心的特点。(3)在旅游产业运行维度上,适宜地区主要分布在生产和集散路段。(4)在经济社会发展维度上,适宜性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小城市适宜性较弱。(5)在生态环境维度上,适宜地区均分布在生产路段,集散路段和外销路段生态环境质量尚待提升。(6)根据各地适宜性水平和各维度的均衡性,将节点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适宜-均衡型、适宜-失衡型、弱式适宜-均衡型和弱式适宜-失衡型。(7)除武汉外,旅游产业运行是影响各节点城市遗产旅游发展的首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