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20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说起金融产品,人们会马上想到股票和债券。事实上,股票和债券只是最基本的传统的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的金融市场上又创造了许多新的金融产品。根据构成要素及特点,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常见的金融产品可大致分为五大类:利息率产品、股票、实物金融产品、派生产品和混合产品。  相似文献   
2.
国有股流通及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义相 《资本市场》1999,(12):12-18
<正> 作者说明:“国有股流通及方案设计”一文曾于两年多以前发表。在这两年多的时间內,关于国有股流通的认识和方案建议等方面都有了很多新成果。应《资本市场》编辑同志的建议,我很高兴能有机会以此文再次向经济和证券界同行请教。借此机会,将未在文中表述的一些想法一同说明如下,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股的管理可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国有经济改革,从产权关系的清  相似文献   
3.
2001~200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第6次大熊市,股指从历史最高的2245点一路下跌到历史最低的998点。让众多亲身参与其中的投资者至今仍谈之色变。然而,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股市骤然回升,一路飘红。并在2006年12月24日冲破历史最高点,此后虽然有所振荡,但仍持续上涨(截至4月25日,上证综指已达3743.95点),又一波大牛市似乎已经到来。面对如此狂涨不已的股市和兴奋万分的股民,著名经济学家、证券业元老林义相给出了他的看法和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1991年12月10日,欧洲经济共同体12国在荷兰小镇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举行的高峰会议上签署了货币统一协定。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继1957年罗马协定之后朝西欧统一迈  相似文献   
5.
6.
13年了,中国股市存在的意义在哪?资本市场为什么在国外重要,而在国内不重要?对证券市场的认识是不是到位了?现在看来,这个认识问题没有解决。中国的证券市场刚开始就有制度缺陷。当时上市公司100%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经济的新路是从股份制改造开始的。面对这样重要的改革,不可能一次全部到位,只能部分解决。  相似文献   
7.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不论是国企改革还是产业结构调整 ,不论是宏观经济运行还是各个行业发展 ,无不受此影响。首先 ,从国企改革来看 ,加入世贸组织将成为我国加快国企改革催化剂。我国国企改革已经进行了20年 ,但到目前为止 ,这一改革仍然没有完结 ,国企效率低下 ,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加入WTO实际上“锁定”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方向 ,中国必须朝着开放的市场经济方向坚定地不可逆转地走下去 ,同时也“锁定”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大致到2005年 ,中国经济将在更大程度上对外开放市场 ,…  相似文献   
8.
林义相 《董事会》2009,(6):100-10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被一些人称为百年不遇的危机,由此让我们不得不想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萧条。《华尔街的变迁》一书的主角——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既是那场大萧条的产物,又是这次危机中备受指责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7月27日,证监会与国资委原则同意上市公司进行“以股抵债”的试点,即上市公司可以以其控股股东“侵占”的资金为对价,冲减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份,被冲减的股份则被注销。这一举措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有人称之为系统性长期利好,有人将此看作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突破口,但也有人认为这一方式是“牛栏关鸡,漏洞太多”,治标不治本。对这一问题应怎样认识呢?除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外,大股东还在很多方面存在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其中的原因何在?又如何加以解决呢?本期我刊邀请了两位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们把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和国有(资产控股)企业持有的法人股合称为公有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通常是在公司发行股票进行资产评估时界定的,国家股从原则上说属于中央财政,实践中往往由各级国资局和政府的控股公司管理,国有法人股由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控股的企业持有和管理。在目前的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3300多亿股的股本中,国家股1200多亿股,境内法人股约800亿股,合计公有股占60%以上,折算成市场价值,约25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