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2001~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应计质量作为信息风险的代理变量,从外部制度环境的角度研究了2006年会计制度变迁对于信息风险的影响,并从内部所有权安排的角度剖析了国有、民营企业信息风险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2007年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信息风险有了显著增加;民营上市公司的信息风险高于国有上市公司,并且这种差异随着会计准则的实施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5~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数据,从会计稳健性的视角,通过考察会计稳健性、信息不对称、诉讼风险和管理层盈余预测策略的交互影响,探讨了会计稳健性对盈余预测策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会影响管理层发布盈余预测的策略,会计稳健性越高,管理层越倾向于发布模糊的盈余预测(如定性预测),而会计稳健性越低,管理层越倾向于发布精确的盈余预测(如点预测);会计稳健性既可能通过诉讼风险途径影响盈余预测策略,也可能通过信息不对称影响盈余预测策略。  相似文献   
3.
审计模式是审计导向性的目标、范围和方法等要素的组合,它规定了审计应该从何处着手、如何着手、何时着手等问题。审计模式的演变反映了审计的发展方向。纵观审计发展史,审计模式的发展在独立审计诞生起都在随着审计环境而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实质,认为长期看来,每一次审计模式的演进背后都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收益—成本—风险之间权衡抉择的结果;短期来看,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收益、成本、风险也直接关系到注册会计师的切身利益,对于收益、成本和风险的预期,会直接影响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方法和审计范围,并直接推动着审计模式的演进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IAS39号准则后,2006年财政部在借鉴该准则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本文通过分析新准则的特点,提出了商业银行在新准则下所面临的问题,进而阐述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研究是当前投资理论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当前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其中公司融资约束程度的度量问题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借鉴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指标PIN值作为融资约束的代理指标,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水平越高,则公司的投资支出越低。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信息不对称水平较高的公司,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也较高,并且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本文的研究不仅体现了新的研究视角、方法和思路,丰富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可以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企业的投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审计模式的演进表明了审计的发展方向,研究审计模式的转变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实质,并对审计模式演进的背景和特点进行了回顾。提出了审计模式的内在演进原因。  相似文献   
7.
谢雅璐  王冲 《财会月刊》2021,(2):139-147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多个省份先后取消了部分县(市)的GDP考核。利用这次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检验这一政策对于县域经济发展质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没有受到政策影响的县(市)相比,取消GDP考核之后,受到政策影响的县(市)经济增长更快,并且在具有农业和生态优势的县表现得更为明显。此外,政策的实施对于处于经济发达省份县(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更大。这表明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但是政策的实施尚未带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显著优化,这可能与配套考核措施尚未完善和短期内地方政府对于GDP的依赖仍然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