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地理格局从产业集群转向创新集群,传统以地理距离为边界的区域发展格局被逐渐打破,中心与外围城市之间技术互补关系逐渐成为主导。本文运用技术复杂度和城市间技术互补指数对创新集群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进行重新识别,并对互补性技术体系下创新集群中心—外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创新集群中心—外围经济发展差异呈现不断缩小的特征;中心与外围城市间技术互补促进了创新集群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创新集群中心—外围技术结构呈现从技术竞争向技术互补的转变,中心与外围城市技术竞争对创新集群经济增长收敛具有抑制作用;外围城市协同式创新水平和倾向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创新集群中心—外围技术互补程度。这些经验证据的政策含义是转变区域发展思路,实现从以地理半径为导向到以技术半径为导向的逐渐转变,增强城市间、都市圈与城市群内外部城市的技术互补,赋能创新集群中心城市,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实现城市间技术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中企业自身能力不断提升,企业间联系更加牢固,整体生产效率持续提高。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但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际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也给江苏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文章试图通过厘清产业链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内涵与机制,构建产业链现代化指标体系,从创新性、高端化、可持续性、协同性和自主可控性五个方面来考察2002—2017年江苏产业链发展情况,探究江苏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路径。文章提出应充分发挥国内创新大循环优势,打破现有技术封锁和技术依赖,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性,进一步发挥江苏产业链创新性和协同性优势,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优化双链协同性和开放性,增强比较优势和创新链韧性,使得创新更容易发生,产业链分工更加紧密。双链融合内在驱动力主要得益于创新基础能力的强化、产业内创新与产业间创新的广泛开展。从创新基础能力、产业内创新网络、产业间创新网络3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数据和技术专利数据对中国及部分OECD国家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指数水平近30年来实现大幅提升,目前与日本相当,高于韩国及OECD平均水平,但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双链融合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领域,不断完善高端要素体系,夯实双链融合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间融合创新和地区间互补创新。  相似文献   
4.
戴一鑫  李杏  冉征 《财贸研究》2019,30(7):63-78
基于政策性研发补贴"偏国有化"这一特征事实,将研发补贴在"国民"所有制间的不平等定义为水平不平等,将企业个体间的不平等定义为垂直不平等。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研发补贴水平不平等对国企和民企的创新效率皆具有抑制效应且对国企的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补贴的水平不平等分别通过"研发补贴诅咒效应"和"低创新倾向效应"对国企和民企的创新效率产生抑制作用;在控制了水平不平等后,垂直不平等与企业创新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主要的政策启示有:一是在考虑研发补贴差异性的政策效应时,应当从个体的不平等中区分所有制间的不平等;二是应避免"撒胡椒面"式的补贴政策,重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可适当扩大研发补贴在异质性企业间的个体分布,但应极力消除补贴的所有制歧视。  相似文献   
5.
对于政府创新补贴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入这一经典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在企业创新存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建立了政府创新补贴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模型,具体分析了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从挤出效应转变为激励效应的知识存量“门槛”:知识存量较低时,政府创新补贴挤出企业研发投入;知识存量较高时,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激励效应。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和企业创新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果。从门槛值分布来看,大部分情况下政府扶持补助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的技术水平越高,知识存量的门槛值越小。  相似文献   
6.
政府政策如何有效引导企业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理论层面上,基于对政府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详细梳理,探讨了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之间的差异,分析了试点政策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和产学研合作途径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实证层面上,将发明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接,构建更为全面的微观样本,系统检验了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微观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为促进专利数量的增长和推动企业技术领域的扩展。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的主要差别在于,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多样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2)创新试点政策特有的治理理念在政策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促进企业专利数量的增长,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从专利数量增长和技术领域扩展两个层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3)各地区政策执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力最强,提升了企业的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中部地区的政策只能提升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西部地区的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4)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收益不同,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其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均出...  相似文献   
7.
8.
立足于畅通国内市场大循环,优化地区创新路径和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技术结构范式界定了地区创新路径的方式,考察了国内市场整合对地区创新路径的影响。采用2000—2015年中国专利数据和区域市场整合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内市场整合对中国地区技术多样化创新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整合程度显著提升,地区创新路径呈现技术多样化的不同形式,从相关技术多样化向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多样性逐步转变,国内市场整合对地区创新路径存在显著的影响,国内市场整合程度的提升更明显地激励地区实行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创新模式,促进地区创新路径向不相关技术多样化的方向收敛,主要从提升国内需求、优化要素配置和增强区域间技术关联三个渠道影响地区创新路径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出口规模会有利于地区选择相关技术多样化创新,但会抑制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而国内市场整合可以缓解出口的消极作用。(因此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加快建设统一的国内市场环境,打破地方形成壁垒,是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路径,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