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0年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4个城市的微观调查数据,从产权类型、住房价值和入市时间三个角度分析了住房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家庭自有住房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住房价值对有不同购房需求家庭的幸福感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住房制度改革带来了城市居民住房财富的初始差异,使得不同产权住房的市场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也存在不同.房改房的单位市场价值对幸福感的贡献要大于商品房,而商品房的区位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贡献更大.第三,在中国城市住房市场过去十余年发展历程的特殊背景下,家庭越早拥有住房,所带来的生活质量提高和其自身的资产增值效应表现得越充分,居民的幸福感越高.这些实证发现对于理解住房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其对于民生和社会资源分配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31个省和地区2010年的数据,首先计算各地区的住房自有率,然后考察住房自有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基于实证结果计算各地区的实际住房自有率。实证研究发现,住房自有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住房自有率先上升后下降,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位于曲线的下降段、缓慢上升段和快速上升段。利用联立方程组的估计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同时还发现住房自有率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企业税收调查、土地出让和工商企业注册三方面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所采取的"土地财政→税收补贴→招商引资"的策略性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当地方政府能够获得更高的居住用地出让收入时,会倾向于为辖区内企业提供更大力度的税收补贴,包括应缴税额补贴和税收征缴力度补贴.另一方面,提供税收补贴能够帮助地方政府吸引到更多的企业投资,但其中通过应缴税额补贴吸引到的投资具有更高的后续退出概率,即存在"引得来、留不住"问题.论文的研究发现丰富了对中国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城市经营模式的认知,也有助于解释当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招商容易养商难"的现实困境,对于正在推进的土地财政制度改革和招商引资策略调整具有政策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5.
利用中国31个省和地区2010年的数据,首先计算各地区的住房自有率,然后考察住房自有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基于实证结果计算各地区的实际住房自有率。实证研究发现,住房自有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住房自有率先上升后下降,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位于曲线的下降段、缓慢上升段和快速上升段。利用联立方程组的估计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同时还发现住房自有率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准确识别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实证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对现有文献的研究,首先系统评述了几种常用的房价工具变量的经济学逻辑及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学术界比较前沿的两类工具变量—土地供给弹性和房价结构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并利用中国城市层面的数据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上述两个指标与中国城市的现实情况非常契合,且与房价增长率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本文关于房价工具变量的讨论对于后续研究中更好地解决房价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内生性问题,提高中国房地产研究问题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在空间上,居民所负担的住房成本和交通成本通常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单纯考虑"住房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不能全面衡量居住区位选择所引致的成本.为了更全面和精细地评价居民对于住房成本和交通成本的综合支付能力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设计了住房与交通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但是地区间差异显著。首先分析和归纳了影响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然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验证了各因素对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区域性因素,如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投入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对于互联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而社会人口因素,如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结构的作用效果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影响地区间互联网使用情况差异的因素主要来自需求端,其中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是影响东部与中西部城市间互联网使用差异关键因素;人口规模对于中部与西部城市之间的差异也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孙伟增  张晓楠  郑思齐 《经济研究》2019,54(11):102-117
本文利用2011—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考察了空气污染对流动人口就业选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空气污染对于流动人口的就业选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的PM2.5浓度上升1μg/m~3,流动人口到该城市就业的概率将显著下降0.39个百分点。第二,通过对比空气污染和收入对流动人口就业选址概率的影响可以计算得到流动人口对于PM2.5浓度降低1μg/m~3的支付意愿约为326元/月。第三,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高,以及男性、已婚/已生育、非农业户口的流动人口在就业选址时对空气污染的敏感性要更高。此外,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对于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一方面丰富了环境污染与劳动力流动的相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为中国城市与环境治理和劳动力流动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