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选取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管党员身份在企业创新面临环境不确定带来冲击时的“稳定器”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的提升抑制了企业创新,高管党员身份能通过降低研发支出挤出程度和优化融资环境两个渠道有效缓解环境不确定性的创新抑制效应。党员高管的创新“稳定器”效应更多地体现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阶段,在平稳发展时期,应平衡好党组织参与企业治理与企业创新发展自主权的关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实施使党员高管决策风格更加稳健、保守,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同时强化了面临环境不确定性时高管党员身份的“创新稳定器”作用。在当前企业创新面临高环境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本文研究一方面丰富了党组织参与创新治理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高不确定性背景下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提供了可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标准必要专利纠纷越来越多,相比普通专利侵权,标准必要专利反向劫持更多涉及公共利益,对其认定更加困难。本文从基本理论出发,对标准必要专利反向劫持行为的法律属性进行分析,在明晰专利反向劫持的法律属性基础上,明确标准必要专利反向劫持行为的具体认定要素。  相似文献   
3.
如何对补贴进行结构性优化,以更好发挥政府补贴的精准性及创新激励效应是迫切需要回应的重大问题,同时,企业创新活动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也表现出异质性。文章选取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发展阶段性特征,对政府补贴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补贴对成长期企业的创新具有显著激励效果,对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创新无显著正向影响;(2)补贴对成长期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通过直接资源补充和间接信号传递机制实现;(3)补贴没有提升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内部研发意愿,这解释了补贴无法促进成熟期、衰退期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及外源性融资增加无法转化为衰退期企业研发投入的内在原因。研究结论具有如下政策含义:政府在制定补贴政策时,为了精准发挥补贴的创新效应,需要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特点对补贴的介入与退出机制进行结构性优化。对成长期企业进行补贴倾斜能更好地发挥创新激励作用,一旦企业步入成熟期和衰退期,政府需要考虑非研发类补贴的退坡,以集中资源聚焦创新扶持。  相似文献   
4.
王佳希 《商业研究》2023,(2):127-134
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凸显,但其创新活动却面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高,内部企业自身风险承担水平不足的局面。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环境不确定性、风险承担和企业创新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实证检验三者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负面冲击是其抑制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渠道,起到中介作用;补助这一常用政策工具是帮助企业抵御环境不确定性冲击的有效手段;提升高管薪酬激励,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维持企业良好声誉等措施可以缓解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加强基础研究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文章利用爬虫技术,爬取了2004—2019年基础研究报纸报道的独特样本,探讨媒体关注度对区域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适度的媒体关注有利于促进地区层面基础研究产出成果的增长,这种促进作用通过人才吸引、资金挤入、强化基础研究空间溢出效应三条途径实现;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的区域更需要媒体的广泛关注,但过度的媒体关注也会催生“浮躁”之风,对基础研究产出产生不利影响;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发挥社会关注对基础研究产出的促进作用。政策启示在于,仅依靠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已无法满足创新发展的需求,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多渠道的资金投入等是提升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