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5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13个地级市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8年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地方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正相关关系,但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各个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提出实行倾斜的政策可以提高江苏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江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缓解区域经济的差异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并从企业的异质性和企业层面的贸易和投资现象两个方面剖析了该理论的特点,进而探讨了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建立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ALMON模型),利用江苏省数据,就FDI与金融机构信贷对江苏外贸不同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找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江苏省FDI流入与金融信贷对外贸作用的异同,从而为如何促进外贸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参数马姆奎斯特(Malmquist)指数估算我国2000~2009年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分析了人均GDP、人口密度、教育水平、城镇化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给定资源投入情况下,东部的生产率增加值大于中部、西部,同时污染排放还小于中部、西部;人均GDP与TFP呈倒U型曲线,即环境要素生产率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环境库兹涅茨(EKC)曲线关系;教育水平与环境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城镇化率和人口密度与TFP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外贸易信用风险预警管理指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由于提供商业或货币信用而债务人不能按期按量地偿还对该企业负债的可能性.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缘于信用关系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这里,"信用"是一种支付方式和一种能力.信用关系作为对外贸易经济活动的重要特点,已渗透到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角落;它使交易双方在交易的内容、数量、空间、时间等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   
6.
赵静敏 《济南金融》2008,(10):14-18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模型)以及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ALMON模型),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期中,促进贸易规模增长最敏感的因素是金融发展的规模,而金融发展效率对出口结构优化的贡献大于金融发展规模的贡献;短期内,金融规模扩张是贸易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对外贸易的增加带动金融规模扩张并没有得到经验证据的支持,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增加带动了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UCP600)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仅对UCP600相对UCP500在单据处理条款中进行的重要变动加以分析和详细比较,以期能够帮助我国外贸企业在使用信用证业务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UCP600惯例的务款,减少收汇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实际调查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企业物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目前,在两者关系的估算研究中存在数据折算、累积和模型滞后期等问题。所以,采用1998—2007年的31个省(区、市)际面板数据,分别对数据折算、累积和滞后期等问题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各省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弹性相同,但由于各省的软硬件基础条件相异,所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程度不一;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效应明显,在第3年达到最大。各省应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科技投入对象多元化,建立高水平的科技投入配置机制与绩效评价体系,以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赵静敏 《中国市场》2014,(24):54-55
本文旨在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重构问题,力求在本国国情的框架之下,继承与创新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在分析构建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现实挑战以及阐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认同与重构的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重构的解决路径,期望本文的写作能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