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本文分析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层政府行为既有主体性又有客体性的特征。并指出,其二重性特征,对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有较大影响;农民行为的可塑性,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前,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还是一个年产销量不足60万吨的小企业,2006年燕京啤酒的产销量突破350万吨,跃居国内同行业产销量第一名,而且进入了世界啤酒行业前十强。“燕京”何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科技创新,无疑是企业活力的一大源泉。  相似文献   
3.
一项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其合理的制度保障与支撑。制度合理,势必促进事业的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惠民政策为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贵与看病难的问题,不难发现其在制度的设计上存在诸多的缺陷。本文针对参保模式、补偿机制模式以及基金分配机制模式等三方面,从制度构建的视野上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政府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机制构建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农村养老问题的凸显,不能仅仅看成是某些政策的失误,更不能看成是一些偶然因素的结果,而是长期以来,政府在构建农村养老保障机制中的责任呈隐形化所致.近年来,随着政府责任在农村养老保险中逐渐归位,如何重构政府在目前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机制中的责任体系就成为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邱云生 《农村经济》2005,(11):121-122
一些农村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是其经济发展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心涣散等问题产生的直接根源。由此,本文联系实际,从多视角分析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问题的成因,即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变革带来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农村组织建设的负面影响,农村新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问题,农村中老年党员、贫困党员、流动党员、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机制问题,集体经济不发达制约党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区划体制变动给农村党支部建设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是一种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新的总体发展思路,标志着我国开始由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本文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因,而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源是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着力于制度创新,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我国国情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切实加强,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面临多方挑战,而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8.
四川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地区家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是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实力强弱和农业经济质量高低的综合反映,对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用市场占有率、产品价格、产品质量等指标以及采用简单比价和显性比较优势两种方法,对四川家产品国内、际际市场表现能力和获利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以期对四川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0.
农业剩余劳动力输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虽然已成产业 ,但要将产业“化”起来 ,使其由农民个体的自发“务工”转向农民、中介、培训、信息、市场、用工部门等产业环节的一体化组织和经营 ,却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本文以对三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分析为实证 ,对“输出”产业化问题作一初步研究。一、三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面临的问题三台县是传统的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 ,其幅员面积 2 6 6 1平方公里 ,辖 2 2乡 4 1镇 ,全县总人口 14 8万 ,农村人口 131万 ,占全县人口总数的 86 6 %。长期以来 ,历届三台县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劳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