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基于旅游业行业发展和水资源管理政府规制的双重约束,设计9种情景;然后从旅游全要素视角,建立由餐饮、住宿、能源、生态、购物等5类水足迹账户组成的旅游业用水需求量预测模型;将旅游业从业人员纳入账户,提出不同情景下旅游业5类水足迹账户的预测方法;最后对2025年不同情景下新疆旅游业用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25年,相较于政府规制力度和行业发展速度,新疆旅游业用水需求量对后者更为敏感;9种情景中,中/强是最适宜的发展情景,即控制游客规模以9%的速度发展,旅游业年度新增就业人员4万人,政府控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均节水率7%,控制居民生活用能源增速为5.52%。  相似文献   
2.
3.
4.
构建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模型结合熵值法计算权重,对新疆2005—2010年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做出分析。研究表明新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2008—2009年转折下降。耦合协调等级2005—2006年为中度失调衰退类经济损益型,2007—2009年为轻度失调衰退类经济损益型,2010年为勉强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由此看出,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两大系统存在正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乌鲁木齐市的城市游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协调性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城市交通与旅游协调值由2007年的0.1454逐渐发展到2008年的0.4410,2009年为0.6874,到2010年的0.7403,呈现逐步协调状态,在2011协调值为0.6622出现向下波动状态。通过协调发展评价及时发现二者的动态平衡关系,为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和城市旅游的发展实现共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新疆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新疆旅游开放体系进行初步探析,阐述了旅游开放体系的概念,旅游开放体系建设的意义,并指出旅游开放体系需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式单一、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企业要求这一问题,提出了TPT(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方式,以期锻炼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旅游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文献缺乏旅游减贫多维效果及空间效应研究,本文基于多维贫困视角,运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经济、教育、医疗、生活与环境五个维度的贫困减缓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共同构成的综合嵌套矩阵的基础上,分别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发展对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效应。主要结论有:(1)十年间,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较好地揭示出区域间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十年间,各维度的减贫效果亦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表明各维度减贫效果存在着空间集聚特征。(3)十年间,旅游发展对经济、生活、环境等维度的贫困均具有显著减缓作用,更重要的发现是旅游发展在这三个减贫维度上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旅游发展对教育、医疗两个维度上贫困减缓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从空间异质性视角分析,旅游发展对经济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步递减规律;旅游发展对生活减贫维度和环境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出由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渐增大特征。最后,论文就旅游减贫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国际旅游业集中度及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偏离-份额法对新疆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劣势进行了分析;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影响新疆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内部因子作关联度分析,利用绝对集中度指标的方法测定了新疆国际旅游业在地州市的集中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新疆国际旅游产业优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西北五省156个乡村旅游模范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值、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最邻近指数R=0.627,泰森多边形检验的变异系数为142.30%,符合凝聚分布模式。②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全局莫兰指数为0.125,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③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高密度集聚区主要集中于三个分布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陕西省中南部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青海省东部与甘肃省交界处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④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特征受到交通区位、湖泊水系、客源市场影响较大,呈现出"沿路"、"环湖"、"绕城"等空间分异格局。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