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区域发展差异测度及协调对策——以山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旭芳  刘敏 《经济问题》2007,(3):124-126
区域差异是指在一定时期特定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上存在的不均衡现象.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与可比性原则,结合山西经济发展的实践构建了测度山西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予以客观评价.同时运用聚类分析法将经济区域分为经济发达区、经济次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区三类,在对其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系列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山西省首批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及建立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其空间结构和分类特征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样本点空间分布为集聚型,分布高密度区域主要在山西省中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北部和西部分布密度较低。山西省休闲旅游资源丰富,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大量资源,五种乡村发展类型中,特色文化型村庄占比最大,休闲农庄和城郊发展型村庄相对较少。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末发轫于我国农村、以土地为基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然而,近30年过去了,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农业并没有和工业同步发展,农村也没有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农民的富裕程度和素质的提高也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  相似文献   
4.
城乡收入差距分异特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会产生收入差距,过大的差距不仅会阻碍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易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当前,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城乡收入差距却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山西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深入研究就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鹿保健  冯旭芳 《科技和产业》2023,23(17):237-243
基于“三农”主体与“三生”空间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20年安徽省75区县单元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探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格局向东北高西南低转变,发展重心向西北偏移;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生态环境因素的阻碍,低效益、高污染、结构失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各环境因子中地形起伏度与耕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交互作用较强。建议重视耕地保护和水利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发展就是要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之间互相调适、平等发展的良性运行的社会。而“三农”问题既是人地关系紧张加剧的具体体现,又是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客观反映,严重制约着全面、协调、持续地发展。若要化解“三农”问题,就应当遵循市场化、持续性、公平性原则,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的经济地位,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农村的全面进步,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背景下提出的,它包含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建设三大领域,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的特征。对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就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本文共设置了三大类44项指标,力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测度,以深入理解和进一步丰富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世界银行某贫困项目监测区的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表明,尽管农户存在着普遍的金融需求,但其满足程度还相当低;并呈现出借贷规模小、借贷期限短;借贷来源多元化,但民间借贷仍是最主要的获取资金支持的途径;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等特征。本文对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劳动力水平、家庭负担水平、户主文化程度、农户耕地面积、年末住房价值、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年末金融资产余额、农户总收入、农户非农就业能力、农户借贷倾向、借贷利率、偿还期限、地理区位指标均是影响农户获得信贷支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对西部某贫困地区1500户农村居民住户调查的资料做为研究样本,对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的诸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揭示市场化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结果表明:农户收入增长对耕地这一要素的投入最为敏感,但细碎化的耕地却使劳动力增加而对农户收入增长无用武之地,这是因第一产业仍是西部农村的主导产业及农户收入增加的最主要来源而决定的,同时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却因整体水平偏低而对农户收入增加作用较小。然而,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却对农户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技术初始水平接近于零,反映了农户经营的技术水平较低的态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西省乡宁县农户的调研资料和数据,对该地区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该地区农户对订单农业认可度较高且农业经营经验丰富,但农户家庭农业劳动力普遍缺乏,以小规模农业经营为主。第二,农户参与订单农业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订单企业是否提供技术指导、是否进行农产品质量控制以及是否保证农产品销路起正向作用;而农户户主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劳动力比重起负向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期对乡宁县订单农业蓬勃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