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经济学   5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8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牧区新型合作经济蓬勃发展,其动力缘于生产发展的现实需求;牧民生产市场化程度低,面临着运销难,增收难的问题;北方草原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仍然严重制约着牧民的生产活动;在畜牧业产业化方面,企业与牧民的利益关系联结弱,牧民难以分享产业化带来的增值收益.而新型合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提升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协调企业与牧民的利益联结,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浅层因素) (一)自然因素 内蒙古草原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它位于蒙古高原之上,地处北纬40-50度之间,海拔均在1000米左右,属于典型的内陆性气候,由于受高纬度和地势落差大的双重影响,内蒙古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大部分地区的无霜期在80~1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00~400毫米;风沙、暴雪、干旱、虫鼠等自然灾害频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草原牧区390户牧民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牧区牧民的生产、生活特征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利用相关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牧民生态建设投资的重要因素,从而得出搞好草原生态建设,必须生态建设与牧民增收一起抓,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退牧还草工程持续有效实施面临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牧还草等草原生态建设工程问题,是事关牧区全面小康、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谐新牧区的关键性研究命题。本文揭示了退牧还草工程面临问题与困惑:工程实施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资金不落实、牧民收入短期内下降、后续产业建设困难、牧区社会问题凸现等;系统剖析了面临问题的成因: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工程配套资金短缺、退牧还草工程与缓解“三牧”问题相脱节、退牧还草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草原产权制度不完善等,旨在为政府制定科学决策,推动退牧还草工程的持续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草原生态建设投资持续有效性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抓住“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持续有效性”这一事关持续有效地进行草原生态建设、发展现代集约可持续畜牧业、建立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关键性科学命题,系统分析和探讨北方草原生态建设投资面临的问题:草原生态经济投资不足、生态投资结构不佳、投资效益不高、牧民增收效果不明显、投资机制不完善、草原生态“边建设边破坏”、“三牧”政策尚需深入研究与贯彻;揭示其问题与困惑的实质,在于草原生态建设投资与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应有的互动,在于牧区工业化、城市化、草原畜牧业与草原生态建设的相互对立。进而提出: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优化管理,旨在摆脱困惑,实现草原牧区“生态改善、牧区繁荣、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多维目标的共荣,以推进草原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制定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和自身需要的必然选择。为了深化生态经济领域的理论研究,推动《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探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久前,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政府在辽宁省本溪市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二展生态经济教育会议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北京有关方向的专家和全国部分高校、研究院所的专家教授和实际部门的同志共聚一堂,就加强生态经济教育、生态经济学科建设、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认…  相似文献   
7.
绿色农业生态资本化运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农村"两型社会"的建设。本文从农村"两型社会"建设中面临的农业生态资源浪费、农业污染和农民增收等突出问题入手,阐述了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对促进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涵义与原则、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的构成要素、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一草原畜牧业基本概念及其发展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已经连续二十多年创造了持续增长的奇迹,随之畜牧业也已成为中国农村及草原牧区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目前,在我国学术界中,对于草原与草地的定义还存在着混淆。我国草原科学的奠基人王栋(1955)对草原的定义是:"凡因风土等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或其他缘故,在自然情况下,不宜于耕种农作,不适宜生长树木,或者树木稀疏而以生长草类为主,只适于经营畜牧业的广大地区";其对于草地的定义是:"凡生长或栽种牧草的土地,无论生长牧草株本之高低,亦无论所生长牧草为单纯之一种或混生多种牧草,皆  相似文献   
9.
勤劳智慧的蒙古民族,在蒙古高原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与草原环境和谐依存。通过草原生态系统与其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信仰、心理特征的融合,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光辉灿烂的草原文化,形成了绵延千年的游牧文明。  相似文献   
10.
目前,牧区新型合作经济蓬勃发展,其动力缘于生产发展的现实需求,牧民生产市场化程度低,面临着运销难,增收难的问题;北方草原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仍然严重制约着牧民的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