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4篇
农业经济   38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2003—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的面板数据,以林业总产值、森林管护面积、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作为衡量指标,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但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产生抑制效应;林业财政投资额对林业总产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年末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对森林管护面积和年末在岗职工人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林业工作站数量对森林管护面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为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工作顺利进展,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文章依据2016年重点国有林区调研样本,采用分位数回归的分析方法,考察职业技术培训与其他基本变量对林区职工总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经营性收入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职工总收入的不断增加,林区职工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对其造成的影响在减弱,具体而言,职业技术培训对低收入与中等收入人群有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高收入人群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对职工收入的增加作用更多是体现在工资性收入方面。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中低收入职工群体的职业技术培训力度,重视林区职工的人力资本积累,促进职工培训技能的实际应用,为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增加收入提供强有力的职业教育保障,从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入手帮助提高其总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3.
4.
东北、内蒙古地区木材供需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近年来中国东北、内蒙古地区木材供需的发展状况。2005年该区域的木材供给量为4 066.91万m3,其中区域内木材产量占木材总供给量的67%,进口木材占总供给量的33%。2005年区域木材需求量为3 986.57万m3,其中满足区域内的需求占48%,满足区域外的需求占32%,满足国外的需求占20%。实证研究表明: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木材供给能够满足本地区及区域外甚至出口的需求,如果不考虑区域外及国外的需求,仅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木材产量也还是能够满足本地区经济建设需求的。  相似文献   
5.
在林业经济活动中,当个别森林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曲线PMC或边际收益曲线PMB与理想的社会边际成本曲线SMC或社会边际收益曲线SMB不一致时,便存在市场失灵。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多种,林业的外部性(主要是外部效益也称外部正效应)则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由于市场功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因而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单独对林业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对资源进行配置是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的,于是作为社会共同利益的代表———政府就应该介入林业经济活动,成为弥补市场缺陷,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秩序的调节者和组织者。一、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分类将森林按经济…  相似文献   
6.
林业产业演进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出驱动林业产业演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林业产业演进的动力模型,深入分析了产业演进驱动力之技术创新、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国际因素、政策及制度五大因素作用于林业产业演进的过程及机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背景下,重点国有林区具有显著的生态区位,伴随林区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涌现出知识型岗位、非传统体力劳动岗位等新的就业机会,女性在林区生态经济实践及维系家庭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愈加显著。当地劳动力女性化、兼业化、非农化特征明显,且女性劳动者进出人才市场受“家庭因素”和“政策效应”影响较大。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重点国有林区多个森工企业,分析林区女性的经济行为选择的趋势及特征,探讨女性群体对未来重点国有林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持效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89个城市居民样本数据,分别建立居民购买对环境和自身都有利的生态环保型商品和对环境有利而对自身无影响的生态环保型商品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生态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生态消费的认知水平、对环保标识的信任水平、政策宣传状况、商品质量的可靠程度对居民购买两类生态环保型商品都有显著影响,而且为正方向影响。性别和文化程度分别是居民购买第二类生态环保型商品和第一类生态环保型商品的比较显著的人口统计学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经营的行为,结果显示户主的年龄对经营行为决策具有一定的反向的影响,户主对政策的认知、户主对政策的主观评价以及户主对政策的认可程度有着正向影响,劳动力人数、家庭总收入及家庭森林经营收入对森林经营的参与行为并没有影响,这说明劳动力及收入并不是影响森林经营行为的关键因素,而森林经营相关政策是职工家庭关心的关键。提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强政策宣传的力度、创新运营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流动频率的数据,采用交叉分析和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人才的个性特征和外部特征对人才流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林区人才的流动频率在人才个性特征和外部特征上均有显著差异,即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龄、职业、职称和地区的人才,其流动频率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