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4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根生 《北方经济》2009,(23):81-83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各国纷纷寻求贸易伙伴进行双边或区域合作,以创造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东盟成立于1967年,被视为发展中国家间最成功的区域性合作组织之一.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为使各国享受到自由贸易区的实惠,2003年我同率先与泰国实行"早期收获计划".2004年东盟各国除菲律宾由于国内情况没有参加外,其余各国都参加了该计划(2005年菲律宾加入).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行村务公开这么长时间了 ,最近我们在一个小村查办案件时发现该村在财务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会计记账不够及时 ,账目难以准确反映村里财务收支情况 ;二是领导审批把关不严 ,有些“白条”依然堂而皇之给予报销 ;三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够有力 ,村干部超标准领取工资补贴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 ,不仅会影响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农村的稳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直接、最关键的是村务公开普及以后一些人片面地认为农村搞了村务公开 ,似乎在财务管理方面就不会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发达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产业保护,并灵活运用各种措施维护产业安全。美日等发达国家在维护产业安全方面积累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我国要结合自身的产业发展特点,吸取关日两国的经验和教训,合理制定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各个时期的产业发展的重点,灵活运用各种杠杆和行政手段,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产业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就临汾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情况做了一番调查。总的印象是,20年来,特别近几年,全区乡镇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成绩可嘉,经验可贵,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困难不少,任务艰巨。一、产业结构变革的历史与现状临汾地区位于山西省...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主体是具体而明确的,这与抽象的民法主体形成了对比.民法主体特征源于"从身份到契约"的时代需求;经济法主体特征源于"从契约向身份回归"的时代要求,经济法与民法主体的差异是我们区分这两个法律部门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6.
往事感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国处于困难时期。那时我家包括我们兄妹5人在内共7口人,全部生活来源仅靠父亲每月49元5角钱的工资,人均每月只有7元零7分的生活费。这点钱除了维持全家日常生活外,还得供我和二弟念书,生活紧张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一年到头只有春节能尝到少许荤菜,平时的副食不是土豆就是咸菜。每年夏  相似文献   
7.
不妨学学韩国的做法李根生韩国法律规定,政府官员拥有超过20亿元或拥有过多财产,均应接受为期3个月的调查。如发现财路不明,这些官员将被开除或受到法律的制裁。此举实在好。好就好在避免了一般经济案件的立案程序。无论财产是用什么手段得来的,也无论是否有人检举...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农村调研时发现,不少村挤占挪用公积金和公益金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其管理费严重超支。有的村会计不经批准随意将管理费从“两金”科目列支;有的干脆不设“两金”科目,直接将三提款全部记入管理费。混乱的账务处理致使“两金”款形成了年年提取年年空的局面。农村的三项提留虽然都是向农民提取的用于农村集体开支的农村集体资金,但各有各的开支范围。公积金是农村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兴办集体企业的集体积累资金;公益金是用于扶持农村特困户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集体福利性资金;只有管理费才能用于日常的管理开支。如果管理费严…  相似文献   
9.
农村“两工”(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历采是农民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了解,在农村信访案件中约有60%-70%涉及到“两工”问题。有的反映村干部依仗职权平时不出工,年底不掏钱;有的反映公开栏公开的用工数远远超过村里实际用工数,明显加重了农民负担;还有的反映村干部多收“两工”折款用于村里非正常  相似文献   
10.
张秋华  李根生 《经济视角》2010,(11):81-82,104
经济法主体是具体而明确的,这与抽象的民法主体形成了对比。民法主体特征源于“从身份到契约”的时代需求;经济法主体特征源于“从契约向身份回归”的时代要求,经济法与民法主体的差异是我们区分这两个法律部门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