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社会保障制度城乡不均衡发展等重要问题。本文依据多源流模型和公共产品理论构建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大概经历了制度萌芽与停滞、恢复与探索、改革与发展、完善和提高四个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政策试点与政策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综合国力提升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的动力机制。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面临的重要挑战,提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等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
职业成就动机是提升个体创新能力和促进创新行为的核心要素,由国家各类人才资助计划催生的人才头衔能否进一步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备受关注。依据成就动机理论和综合激励理论,建立人才头衔、职业成就动机与创新成果产出关系理论模型,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14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人才头衔与职业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技人才的成就动机普遍较高,人才头衔对科技人才成就取向、努力取向、专业充实取向和社会责任取向维度的职业成就动机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最后,提出完善国家人才资助计划体系、处理人才头衔与人才考核关系、发挥人才头衔对科技人才的正向激励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立剑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36-39
采用多元阶层回归分析法,以社会救助需求为因变量,分别以影响社会救助需求的人口因素、生存因素和发展因素所包括的15个微观因素为自变量,运用1087份问卷调查数据,依次分组进入回归方程,得出各个微观因素对社会救助需求的影响力。研究发现影响城镇低收入人群社会救助需求的积极因素依次为:收入水平、养老投入、文化程度、月收入的储蓄比例、年龄、婚姻状况;消极因素依次为:性别、找新工作的难易程度、住房面积、职业性质、未来生活预期、家庭人口数、户籍类别、社会支持、支出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养老科技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整合技术接受模型,以北京、南京、咸阳三市调查数据为依托,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个体特征、产品因素和子女因素对居家老年人使用养老科技的影响.个体特征的差异显著影响老年人使用养老科技,而产品因素中产品的功能和家庭因素中子女是否为老年人购买过生活用品也表现出显著作用.针对分析结果和养老科技发展现状,就如何更好发挥养老科技作用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支出型贫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社会支持、生计恢复力理论,构建社会支持、生计恢复力、支出型贫困程度三者关系的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利用陕西省724户支出型贫困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定序Logistic回归方法对社会支持与支出型贫困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社会支持对支出型贫困程度的直接影响中,非正式社会支持能够减轻支出型贫困程度,正式社会支持对于减轻支出型贫困程度尚未发挥有效作用;在社会支持对支出型贫困程度的间接影响中,通过引入生计恢复力这一中介变量发现,非正式社会支持能够通过增加家庭收入,对减轻支出型贫困程度发挥间接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王立剑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47-149
运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基金购房是缓解住房难问题,充分发挥社会统筹账户基金功能的对策之一。文章勾勒出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基金购房的政策框架,进而利用精算学原理,以保障缴费者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为原则,构建动用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基金购房的年龄限制与动用比例的精算模型,并给予现实模拟。  相似文献   
8.
马伟  王立剑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150-154
参保职工年龄结构变动直接影响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文章采取“反馈式”人口年龄结构测算思路,对人口发展方程进行改进,进而构建参保职工年龄结构变动测算模型;以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会员年龄结构变动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公积金会员年龄结构呈跳跃式发展,60岁以上会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到2050年达到最高值47.3%,抚养比由636:1下降到2050年的1.13:1,进而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评估不仅是检验"真扶贫"和"扶真贫"的重要机制,也是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从能力视角出发,将"可持续生计"作为精准扶贫实施效果评估的标准,将其解析为发展能力、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三部分,构建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以及26个四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本课题组在陕西省70个县(区)实地调研数据,本文运用TOPSIS对贫困户可持续生计进行量化并从贫困户整体和类型出发,运用方差分析探讨精准扶贫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第一,贫困户可持续生计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且一般贫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可持续生计水平依次降低,体现了精准扶贫中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第二,精准扶贫对于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不显著,但对经济能力和社交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第三,不同的精准扶贫措施对于不同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作用不同,扶贫搬迁对不同类型贫困户提升可持续生计均不显著;第四,精准扶贫参与度对于可持续生计的提升不显著,却显著提高了不同类型贫困户的社交能力。最后提出了增强贫困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陕西省3县6镇863户贫困户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粗略精确匹配方法估计产业扶贫政策对贫困户生计策略选择及家庭收入的影响,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研究发现:产业扶贫政策使贫困户参与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生计活动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2%和14%,但该政策对贫困户是否选择经营商业和外出务工影响不显著;相应地,产业扶贫政策显著增加了贫困户的农业种植收入、畜禽养殖收入和家庭总收入,减少了外出务工收入,但该政策对经营商业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影响并不显著。可见,产业扶贫政策在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方面效果良好,贫困户在该政策引导下将时间更多地分配给农业种植、畜禽养殖活动,同时减少了外出务工的时间,即生计模式向农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