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2.
关注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引入城市化作为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分析财政支出通过城市化影响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以及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分步骤回归方法还是加入交互项,都显示政府财政支出有直接负向“挤出”居民消费的效果,而城市化在其中发挥正向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政府财政支出虽然在当期“挤出”居民消费,但在滞后一期与滞后五期的动态效应中能够“挤入”居民消费;而城市化无论在当期、滞后一期还是滞后三期的动态效应中都能“挤入”居民消费。因此,未来应通过城市化的合理推进削弱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短期“挤出”效应,并在长期通过合理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发展城市化,从而有效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3.
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嬗变中,“一带一路”沿边省区的发展质量迅速成为各界的焦点,但研究尚未深入。文章构建了包括经济活力、绿色创新、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5个维度的15个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3—2018年沿边7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客观的熵值法进行赋权,测算了整体高质量发展指数与高质量发展进步指数,揭示了7省区间及其内部各维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短板”。结果显示:沿边7省区内部发展“短板”主要集中于绿色发展、社会和谐与绿色创新三个维度;不同维度的高质量发展都有相应的“短板”省区,吉林、内蒙古整体高质量发展“短板”较为突出。据此,根据省区内与省区间比较结果匹配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注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直接影响,引入城市化作为中介变量与调节变量,分析财政支出通过城市化影响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以及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化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分步骤回归方法还是加入交互项,都显示政府财政支出有直接负向“挤出”居民消费的效果,而城市化在其中发挥正向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政府财政支出虽然在当期“挤出”居民消费,但在滞后一期与滞后五期的动态效应中能够“挤入”居民消费;而城市化无论在当期、滞后一期还是滞后三期的动态效应中都能“挤入”居民消费。因此,未来应通过城市化的合理推进削弱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短期“挤出”效应,并在长期通过合理扩大政府财政支出发展城市化,从而有效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1995-2017年的各国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金融激励机制在创新引领增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反映了"金融激励机制-技术水平"匹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发现这种增长效应有时间阶段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显著且为正之后不显著;在创新之初,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挤出的调节效应,而当创新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金融激励机制能够通过创新渠道间接推动经济增长,得出了强化"金融激励机制-技术水平"匹配度、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战略、交通通达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力量,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又与国家的内外经济发展战略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通达程度有关。现阶段将三者纳入到一个模型框架的研究,且缺乏对经济周期计划的考虑。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与面板数据的Driscoll和Kraay(1998)的模型方法分别研究中国2001-2014(长期)、5年计划(中期)与3年计划(短期)的我国内外经济发展战略、交通通达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与交通通达性的提高,有利于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模仿学习,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而对内经济发展战略与支持科技创新的战略由于缺乏持续性与连续性,对技术创新的支撑相对较弱,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尚未充分发挥,且缺乏自主知识创新。为此,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与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国内技术创新投资的持续性与连续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升级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动力之一,本文结合引力模型和现有的文献基础,推导了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化影响的非线性关系。具体来说,把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两方面,而把城市化划分为人口城市化与生产率城市化两方面。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对人口城市化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生产率城市化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生产率城市化的影响表现为正“U”型关系,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生产率城市化的影响不显著,并对其原因予以解释。同时,本文加入了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对其影响的直接效应与调节效应,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通过市场机制作用于人口城市化与生产率城市化的作用要强于通过政府调控机制作用于城市化的效果,同时,产业结构高度化比产业机构合理化通过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作用于人口城市化与生产率城市化的作用要强,并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如何分类与评价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承载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性债务问题的凸显,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暴露.我国地方政府是否具有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承载能力?本文把省级地方政府债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济发展水平的东、中、西部债务问题分类基础,研究客观分类评价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承载能力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评价.得出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分类原则,应把我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两种类型,并认为因子分析的分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在双循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构建了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研究城市规模对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影响.本文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会上升.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间的关系满足"U"型曲线关系,在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应更加强调宏观调控的作用以促进小城市的充分发展,而在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更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以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强调政府调控的作用,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1995-2017年的各国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金融激励机制在创新引领增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反映了"金融激励机制-技术水平"匹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问题.研究发现这种增长效应有时间阶段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显著且为正之后不显著;在创新之初,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挤出的调节效应,而当创新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金融激励机制能够通过创新渠道间接推动经济增长,得出了强化"金融激励机制-技术水平"匹配度、大力推动技术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