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人工智能疾速发展, 以往必须借助人力的劳动逐渐被机器取代, 彻底引发了学界对“机器换人” 的关注。基于技术演进视角, 本文总结了4次工业革命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从理论视角, 刻画了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理论框架, 采用2010~2016 年我国 31 个省份的非平衡面板数据, 检验了人工智能对就业人数和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 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就业,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乡村劳动力, 且人工智能发展并没有使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工资极化现象。最后,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 确保劳动力市场面向未来需求平稳过渡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以河北鸣鹿服装集团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本人在大学本科期间的理论学习为依托,以鸣鹿服装集团公司在员工培训中所遇到的问题为落脚点。鸣鹿服装集团公司所遇到的问题,以培训目标不明确最为突出,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得更大,更强,摆脱企业员工培训的种种劣势,赢取竞争的先机,打造公司发展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选择适合企业员工培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科学有效测度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响应国家科技战略的有益尝试。运用熵权法,从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生产应用4个维度测度2003—2018年中国省际人工智能发展指数,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对其区域差异和动态演进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属于人工智能发展领跑者,山东、辽宁、天津、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福建属于追赶者,其余省份属于落后者;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区域差异较大,其中,东—西、东—中、东—东北差异是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内差异和西部地区内差异为次要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可以分为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和2015—2018年4个阶段;考察期内,东部地区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扩展效应,东北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化效应,中部地区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相当,西部地区呈现出多极化效应。结论可为健全科技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为研究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实证数据,为系统布局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优势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在具有集体主义、高权力距离特征的中国组织中普遍存在,但现有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缺乏研究梳理与系统性述评。阐释了员工越轨创新概念发展脉络,通过整合隐蔽性和对抗性两种行为特征,强调创新资源紧张边界条件下员工越轨创新的完整内涵,将越轨创新特征分类的视角由过程转向行为本身;梳理了员工越轨创新测量工具,明确了当前量表适用情境和未来量表开发方向;总结了现有研究常用的5个理论,分析了这些理论的核心观点、侧重点、解释机制及局限性;通过引入计划行为理论,将员工越轨创新的前因变量归纳为行为信念、规范信念、控制信念3个方面,构建了越轨创新“行为意向→行为产生→行为结果”的理论逻辑链。最后,结合本土化、数字化、团队化等情境,从员工越轨创新的概念、测量、因果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引入耦合概念,基于技术发展过程,从耦合关系判定、耦合过程阐释、耦合阶段划分等维度分析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就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就业不仅存在彼此影响、相互依赖的动态关联,还存在静态、单向视角下的技术破坏和创造效应,形成适应于高质量协同理念的新体系。具体地,本文重点考察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就业的耦合效应,揭示链条耦合、闭环耦合、跨层耦合、远程耦合等耦合形式,分析系统性、协同性、开放性、演化性等耦合特征,并以耦合协调程度作为判断依据,划分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