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以创业自我效能为关键切入点,以河北、天津四所大学的在校高年级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影响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的个体特征、家庭、环境劝导、认知四类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的特征和差异性,发现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提升创业自我效能的角度,进一步对目前创业教育需要关注的内容、重点和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德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集群政策,形成了以生物区域、创新区域、综合类和经济技术部4个家族为代表的集群计划体系。集群计划以产业集群为支持对象,具有定位不同、动态演化、互相补充等特征,全面支持重点领域和东部地区的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等创新主体,促进了德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未来我国创新政策可以产业集群为支持对象,设立全国性和区域性集群发展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就创业期组织文化与群领导力的联系及协同性问题展开研究,从过程角度对组织文化与群领导力协同的层次性进行了分析,即起步——团队协同;运营——战略协同,并对关键要素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美国资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作为一种强扰动因素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变化形态,而且将随着扩散作用深入到国际分工体系发展进程。该文在对当代国际分工趋势和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分工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复杂系统观的视角出发,建立了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路径模型,并进一步从宏观的经济长波与周期波动、微观的跨国公司运营模式入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的传导机制,揭示出金融危机对全球分工未来发展影响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临全球碳排放量的大幅增长和全球碳减排的压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有望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新兴技术。在总结CCUS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关键驱动要素的基础上,结合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提出了中国CCUS技术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和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发展规划与协调政策体系、大规模及商业化应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及生态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碳金融及碳补偿政策体系、社会效应评估与公共宣传政策体系等。对于中国CCUS技术的未来发展,建议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一方面加强其环境影响和生态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另一方面重视技术研发和国际合作,完善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框架,以引导该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发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和必然趋势。跨国公司主导研发全球化的进程成为研发全球化最新最重要的特点。当前,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的比重超过50%,而且主要集中于美日欧,跨国公司的专利产出在全球占主导地位。跨国公司通过扩大研发投资不断加速推进研发国际化的进程,同时企业研发越来越向少数前沿技术行业聚集。  相似文献   
7.
美国资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作为一种强扰动因素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变化形态,而且将随着扩散作用深入到国际分工体系发展进程。该文在对当代国际分工趋势和格局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分工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复杂系统观的视角出发,建立了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路径模型,并进一步从宏观的经济长波与周期波动、微观的跨国公司运营模式入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国际分工的传导机制,揭示出金融危机对全球分工未来发展影响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8.
丁明磊  王云峰  刘秉镰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103-106
文章旨在通过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从信息管理的角度探讨实施大规模定制战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必须确保的要素和制约条件,明晰大规模定制实施的关键流程、控制点以及瓶颈因素,从而为其成功的系统实施和转型提供指导。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企业内外环境分析和文献研究确定大规模定制关键成功要素;对关键成功要素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在综合归类的基础上构建关键成功要素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构建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是面向国家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格局,立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基于地区间经济联系和国家经济战略布局,在一个大的经济区域范围内引入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并有效协调、协同、整合各地区创新系统及其发展,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结构框架可以表达为要素、空间与环境、子系统组成的三维矩阵。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实施的关键因素是:地区间创新功能的合理定位与创新战略匹配;共同利益机制的形成;从区域一体化出发的创新政策体系与政府行为;创新绩效评估与考评体系。推进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实现的主要措施包括:推进经济和要素的集聚;深化产业分工和跨地区产业联动;推进企业生产模式、技术创新模式的转型;强化共享性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温和通胀背景下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全年CPI同比上涨4.8%,主要以食品价格上涨推动为主,尤其猪肉价格的上涨最为明显。本文认为本轮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规律的体现,与我国养猪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当前国内不断增加的通胀压力有关,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不合理的行业管理体制以及不恰当的宏观调控措施。解决当前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措施在于用市场的手段尽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给,同时警惕高利润刺激下可能出现的生产过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