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运输经济   4篇
贸易经济   6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顾客忠诚维度的企业赢利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市场份额被管理者看成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指标.直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观念才开始改变。大量研究表明,市场份额和企业利润的相关度在大大降低,而顾客忠诚度则成为与企业高利润更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因此,企业要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必须重视培养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2.
流通速度,特别是物流速度,是目前制约我国产业升级的瓶颈之一。构造现代物流体系,尽快提高物流速度,是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的关键。沃尔玛的物流经验可作借鉴。  相似文献   
3.
广告、品牌壁垒与消费者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进入壁垒一般是基于厂商在生产领域内的非对称优势壁垒,如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或制度性壁垒,如政策、法律等。但是,在供给过剩的条件下,生产领域中的非对称优势会被迅速模仿并最终失去壁垒作用,而基于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品牌机制,将会成为一种新的壁垒形式,即品牌壁垒。对于品牌壁垒的形成途径,本文从广告形成品牌壁垒的线索出发进行了理论评述,进一步的,我们证明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也存在着成本,而由选择成本决定的品牌机制,可以提高产品转化率,在厂商内部实现转化效率,从而获得非对称优势。在商品过剩及消费者选择的条件下,由品牌构筑起的进入壁垒对于防止新进入者的进入显得更为持久更为有效,同时这也将成为厂商竞争最重要的壁垒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建立以岗位贡献为依据的绩效考核办法,合理拉开员工收入差距,充分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山西农信社在全省推行规范统一的“岗位薪点制”,迈出了完善绩效管理的探索性步伐。  相似文献   
5.
品牌识别度与品牌传播能力两项指标,表现了品牌和消费者心理、行为之间的互动、多变的关系。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构建了品牌识别度与品牌传播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影响品牌识别度与传播能力的指标的权重,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具体评价,并借助于德尔菲打分法,设计了一个基于品牌识别度与品牌传播能力的品牌竞争力二维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苏宁电器"为例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关联交易在任何国家的资本市场都存在,单就关联交易本身来讲,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分,但因为关联交易极有可能损害外部人的权益,严重时会导致市场交易和持续性的损失,因此对关联交易监管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动机入手,找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风险源,并提出相关的会计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特定的开放战略作用下,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国际代工”关系。这种经济成长模式推动了经济繁荣,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但现有文献关注的是发达国家生产组织环节的变化,基本上不关注发展中国家的代工行为。这种情况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因应策略,推动我国“国际代工模式”的转型。本文提出了通过“培育稀缺生产要素”和“深化全球价值链嵌入”等实现“国际代工模式”升级的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8.
市场份额、顾客忠诚与赢利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长期被管理者看成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指标的市场份额与企业利润的相关度在大大降低,而顾客忠诚度则成为与企业高利润更为密切相关的因素.因此,企业要实现其利润最大化,必须重视培养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管理机制,拓展开发内涵,提升开发效益,为  相似文献   
10.
到目前为止,经营实践中的以及学术讨论中的中国品牌国际化道路,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挤出”竞争对手,实现“品牌替代”,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种有着致命缺陷的战略。中国企业应该研究并充分运用互补战略。“品牌互补”战略能够增强产品个性,降低“品牌替代”战略下的竞争强度,改变中国产品被外国品牌覆盖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