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理解邓小平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原生形态看,邓小平哲学不是纯哲学、学院哲学或教科书型哲学,而是实践型哲学,这种“实践型哲学”的直接“存在形式”呈现为一种现时代的“问题意识”、一种哲学思维运动;从哲学思想的表达形式看,邓小平哲学既有丰富的隐性哲学思想也有相当的显性哲学理论,属当代中国哲学形态;从整个哲学思想内容看,邓小平哲学在基础理论层面实现了从马恩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的转向,具有原创性。不要再贯性地把邓小平哲学的当代中国特色置于前人或别人的影子下。  相似文献   
2.
影响并促进青年毛泽东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成熟过程既不偶然也不简单。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过程,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主观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伟大而实在的抱负、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和刻苦实践、讲求实际的实践家品格。  相似文献   
3.
如何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行体系并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本主张既不要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位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不要定位为“实践唯物主义”,在学界尚未就此达成共识之前,暂且来个就事论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在这种思路下提倡个性化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问过程属于我国当代主流文化。追问既要看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之间的一致性与它们之间的层次性,更要洞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新的生长点——把握马克思主义主旨,瞄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性”或“现代性”的根据所在。  相似文献   
5.
把马克思学说称为"马克思新世界观"是合文理且恰当的。恩格斯从方法论范畴把它阐释为"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一阐释形式作了另一番阐释,不仅形成了源于卢卡奇"历史唯物主义首要功能"的实践论、葛兰西"实践哲学"之"实践唯物主义"阐释范式,而且涌现出一系列新论断,在不同侧面推进了这一领域。这两个"阐释"形式尽管在马克思本人的著述中有一定根据,但不是马克思文本中的直接术语;尽管体现了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方法论层面,但与马克思新世界观系统存在层次上的区分。应该珍视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诸多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研究论点与学术结论,但不要简单移植或模仿他们的现成结论,更不要有意无意地受其暗示。  相似文献   
6.
研究毛泽东晚期内心世界,不能仅仅限于“普通心理学”,而应注重以“特殊心理学”或“领袖心理学”为视角,着重分析制约毛泽东晚年心态的历史背景。毛泽东晚期有三个可贵的特点即:“人老心明”、“人老心红”、“人老心不老”。  相似文献   
7.
围绕着推进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这个主题,本文认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尚未实现实质性进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经验"的哲学基础或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个性特色研究还欠"火候".该领域研究思路目前的"尴尬"直接影响了其进展.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定位、构架、称谓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针对学界在马克思研究资本的方法问题上存在的大而欠“当”等现象,文章基于马克思文本突出以下三个主要方法:一是“普照的光”法,即居“普照的光”位置的生产方式法;二是“肯定否定”法,即“对每一种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法;三是“抽象——具体”法,即“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中,“普照的光”法属于马克思在研究社会(历史)科学的方法中所实现的一个原创,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遗产在方法论上的历史性突破;“肯定否定”法、“抽象具体”法则属于马克思扬弃黑格尔哲学成果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10.
论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得失─—兼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辩证继承与发展张定鑫十年建设时期(党史上称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是毛泽东一生中在建设实践中正面摸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最富开拓意义而又具悲剧色彩的历史时期。围绕着建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