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经济学   9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农村公共财政建设的制度环境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献国 《现代财经》2007,27(2):15-19
公共品的层次性、成本补偿原理、均等化以及民主决策理论等是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建设的一般理论基础。而农村经济制度、经济水平和结构、意识形态、民主水平等构成我国农村公共财政模式选择的现实制约条件。中国农村公共财政应是公共品供给体制上的分级财政、筹资体制上的向内倾斜型财政、决策体制上的民主型财政、管理体制上的法制型财政和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变化的动态发展型财政。  相似文献   
2.
基于公共财政的一般要求和我国农村的现实条件,我们认为,我国农村公共财政建设的总体模式应具备以下五大特征。1.公共品供给上的分级财政。农村公共品供给涉及多层级的财政关系,而不仅仅是县乡两级财政。建立分级财政的目的就是要科学处理不同级次的农村财政关系。分级财政的主要制度特征:(1)恰当的政府层次结构是农村分级财政的基础。基于管理效率的考虑,要从法律上确定恰当的农村公共财政的层次结构。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多数是采取三级政府财政结构,而我国目前是五级政府结构,给政府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精简财政级次…  相似文献   
3.
入世条件下河北省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选择,应遵循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以缓解入世对我省农业的冲击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为基本着力点,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调整与完善财政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方式为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4.
入世后我省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入世后我省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入世条件下我省财政支持与保护农业发展的政策空间,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调整财政支农重点、增加农民收入和减轻农民负担、完善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的财政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省管县财政体制是超越“下管一级”传统行政规则,在省级政府与县级政府之间建立直接财政关系的财政体制。它是针对现行“省管市、市管县”的弊端而对地方财政体制作出的重大调整。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时期,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地管县”体制(在当时地区行署是作为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地市合并,市管县体制才真正确立起来,成为地方财政体制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中亟需破解的一些疑点问题地方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体化分税制的目标,而在一体化的分税制框架内可给予各地自主选择空间和允许存在不同的过渡模式;取消乡级财政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把取消乡级财政作为地方财政层次改革的突破口,在完善配套措施后,考虑在全国推广“省管县”体制。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和“事权与财权统一”仍应是财政体制改革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7.
财税改革给我省财政带来的最显著变化是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在经济发展基础上,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上升。然而,财政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支出增长较快,财政资金配置不合理和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如何加强支出管理,节省财政资金,提高财政...  相似文献   
8.
共享税体制的核心是共享税的分享方式。国际上多数分权国家倾向于把地方附加税作为共享税的主要体制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政府间税收划分的难题。借鉴国际经验,本文认为,地方附加税体制应作为我国共享税体制建设的主要方向,而注重地方政府税权的控制与协调则是我国实施附加税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财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低和财会队伍不稳定、财务内部监控制度缺失或无效以及会计主体模糊对村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构成现实的条件约束。目前推行的“村财乡管”体制虽然对规范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着不可小觑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村级财务体制改革,应在明确村民的财务监督的主体地位基础上,建立健全以“三大制度”为支撑的村民监督制度体系、明确会计核算主体和建立一个分工明确的多元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改革成本在社会各主体间的分配有其内在规律,改革组织者只有深入认识其规律,确定科学的成本分配方略,才能有效地推进改革,反之,则对改革和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由政府独立负担改革成本符合改革初期的特点,在特定历史阶段是可取和成功的,但在进一步的改革中,由于客观条件发生了变化,也显示出了局限性,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