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农村信用社存在产权不清、不良资产过重、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其正常发展与生存。要以改革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为重点,使农村信用社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低劣的信用状况和脆弱的信用体制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信息信用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其治理对策的重点是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立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三农"政策由长期实行"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4.
依据对山东省17县市261份农户金融需求及满足状况的调研数据,发现山东省农户借款需求较为强烈,资金需求以中短期为主,对农户大额资金借款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从亲朋好友借款是农户借款的主要渠道,手续繁琐、利息高、抵押担保要求高是农户向农村信用社借款难的主要原因;农户借款用途日益多元化,但生产性需求比重较小。为此,应强化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邮政储蓄的支农责任;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民间金融发展,鼓励、支持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引导农民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5.
王新志 《商业研究》2003,(10):99-101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 ,然而当前我国面临比较严重的信用危机 ,从制度经济学和信息学的角度探讨目前我国产生信用危机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提出解决我国信用危机问题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是当前和未来的必然趋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究竟哪个(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和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成为主导形式,以及如何在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实现功能互补、分工协作,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都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美国实行了农产品价格补贴、贸易补贴和生态补贴政策,保障了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的地位;欧盟在价格补贴的基础上,为规避WTO规则,实施了单一农场支付补贴体系,并增加支持农村发展的内容;日本通过高筑贸易壁垒来保护农业,其中农协的作用非常突出。中国应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增加对农业的补贴,特别是生态补贴,积极促进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注意保护农村文化。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资金运营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大量富余资金的产生与农村信用社狭小信贷市场之间的不平衡性,并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加入WTO后,作为农村信用社信贷市场主体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必然要受到世界农产品的直接冲击,“谷贱伤农”极有可能给本来已经比较脆弱的农村信用社信贷市场造成新的压力。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富余资金作用,积极拓展农村信用社新的生存发展空间,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重点探讨解决的难点问题。一、历史与现实因素是造成资金…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以来,扶持发展壮大家庭农场就成为了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文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3月,全国已有10个省、55个市(县、区)出台了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文件,并明确了具体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三农”政策由长期实行“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转变。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应该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则是政府这种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