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政企不分的铁路管理体制给铁路增加了管理难度和成本,指出政企不分是制约铁路走向市场的一个重要制度因素,并对铁路管理体制创新的内容作了探讨,同时提出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应采取的一些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3.
分析铁路重载运输集疏运一体化组织的内涵和协同学动因,认为铁路重载运输集疏运一体化组织的协同学动因是由铁路重载运输系统的自组织性、不稳定性原理、支配原理和序参量原理决定的。根据大秦铁路重载运输实践,分析铁路重载运输集疏运一体化协同系统,总结大秦铁路重载集疏运一体化协同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长株潭交通运输业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长株潭地区的特点从政策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铁路、道路、水路和航空分别提出了适合长株潭地区发展循环经济可利用的方法和技术。并就换乘和与邻接行业之间的循环利用两个方面分别提出长株潭城市群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可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冯芬玲  樊立峰 《技术经济》2020,39(10):54-62+69
为有效提升中欧班列运行效率,更好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作用,构建了FTA-BN模型针对中欧班列通关时间风险开展分析评估。针对问题的特点,利用故障树映射及Expectations Maximization算法等工具获取了完善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及节点参数。以此为基础对中欧班列通关时间风险进行多方面的推理分析,最终确定报关、审单等相关风险事件为通关效率的关键影响环节,为中欧班列运营管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手段。  相似文献   
6.
刍议我国铁路建设引入项目融资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项目融资是 2l世纪我国铁路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在研究我国铁路引入项目融资的可行性之前 ,必须研究其必要性。因为项目融资 ,特别是BOT项目 ,其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政府的支持 (包括特许权、政府担保 ,有些项目还需要政府参加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 ,其融资是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7.
对长株潭城市群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旅客运输中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进行统计研究并建立模型及求解,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循环经济应注重轨道交通的发展,适当控制道路交通的发展。同时得出长株潭地区虽然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水路交通发展缓慢。因此,在未来的几年中,长株潭城市群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网络骨架的多中心城市布局和交通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构建了铁路重载运输规模经济度量模型,认为当重载列车规模经济度大于普通列车,且大于等于1时,铁路重载运输和铁路普通运输在现有运输条件下都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且前者大于后者;当重载列车规模经济度大于普通列车,且前者大于1,后者小于等于1时,铁路重载运输在现有运输条件下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而铁路普通运输在现有运输条件下不具有规模经济效益或规模经济效益不变;当重载列车规模经济度大于普通列车,且都小于等于1时,铁路重载运输和普通运输都不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但相对而言,前者效益大于后者;当重载列车规模经济度小于等于普通列车,且后者大于等于1时,铁路重载运输和铁路普通运输在现有运输条件下都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但前者小于后者;当重载列车规模经济度小于等于普通列车,且前者小于等于1、后者大于1时,铁路普通运输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而重载运输不具有规模经济效益或规模经济效益不变;当重载列车规模经济度小于等于普通列车,且后者小于等于1时,铁路重载运输和普通运输都不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但普通运输的经济效益要比重载运输要好,其中前三种情况应该提倡重载运输;后三种情况应该组织普通运输。  相似文献   
9.
<正> 1.项目风险分析技术及方法 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西方一些擅长项目融资的银行(如美国的摩根银行,银行家信托公司,第一波士顿银行等)大都采用风险分析模型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风险识别主要是分析项目存在哪些风险因素,即存在哪些风险。风险评价是研究风险要素将对项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及解决这些风险问题的可能方案,这要求风险分析人员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学科交叉条件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学科交叉的必要性,阐述了学科交叉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了如何基于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选择性招收、建学习型创新团队,实行"联合培养"、产学研相结合、建评价体系等培养模式来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