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1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用途分,粮食消费需求包括居民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四个部分。按收支平衡法测算,当年的粮食总需求量,应该满足下列等式:当年粮食总需求量=年初的粮食库存+当年的粮食生产量+当年的粮食净进口量-年末的粮食库存。因缺乏各年的粮食库存数据(特别是民间库存),因而按上述方法计算粮食消费数据存在一定困难。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对历年主要粮食品种的有关消费数据进行了估算。这是目前国内研究粮食消费的一个重要数据来源。本报告将利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有关数据,着重对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变动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与市、镇职工、居民结婚的农村人口,应在农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得迁入市、镇,其子女也应在农村落户。”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户籍制度的管理仍然很严格。  相似文献   
3.
顺价出口以励“粮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晓黎 《中国报道》2008,(8):101-103
粮价高涨,供应短缺,库存不足……从罗马的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到G8北海道峰会,粮食问题成为近来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7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北海道首府札幌与应邀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的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会晤期间胡锦涛指出:“高粮价加大了全球减贫压力,影响了地区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国际上出现所谓‘发展中大国责任论’,把当前全球粮价上涨归咎于发展中大国的发展,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事实上,全球粮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国际社会只有加强合作,采取综合措施,才能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正如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驻中国代表韦安夏所指出,中国奉行粮食自给自足政策,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中国40%左右的粮食储备也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为此,本刊特约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崔晓黎就国内粮食状况、应对国际粮价上涨等问题做出详解。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在起步阶段,必须要考虑本地的资源和生态条件。否则其生产发展与生活改善均不具有可持续性。我国西南地区在历史上是植被覆盖率很高的区域,其资源优势在林,而不在农。特别是大面积的陡坡种粮,导致当地的生态恶化,人民生活长期贫苦。要摆脱这一困境,必须从经济战略上考虑转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大量农民转向城市就业、定居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城中村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城市发展中缺乏前期的“疏导”予案,等问题累积大了,政府不得不支付更大的成本来解决。我们主张大中城市郊区农村的村委会可以主动为农民工朋友建立相对稳定的居住社区。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农民工居住的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度缓解城中村改造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瘦肉供给紧缺、供求机制尚未根本理顺的情况下,从改变供给结构入手,提出要研究扩大国内兔肉市场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为了搞清楚兔肉产品从原料到加工到销售(出口)各道环节的成本情况,以及我国家兔饲养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最近,我们会同外贸、商业、畜牧、物价等有关部门的同志进行了讨论,并到全国重点产区——张家口地区做了调查,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一些判断。  相似文献   
7.
统购统销与工业积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对统购统销政策的认识,目前比较倾向性的意见认为,该项政策是工业化初期为从农业积累资金所采取的必要手段。认为53年中国的“一五”计划开始了工业化的全面建设,但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而中国当时的工业又极为落后,因此只能依靠来自农业的资金积累。当时的决策者对于如何实现积累的方式面临这样的选择:要么重税从农民身上明拿,要么采用低价收购的办法从农民身上暗拿。最后的决策选择了后者。选择后者的考虑一是重税农民心理上难以接受,二是低价收购除了能直接无偿获取一块净剩余量以外,还可以保持工业原料的低成本和工业劳动力的低工资,从而实现工业产品的超额利润。这也就是统购统销能够使资  相似文献   
8.
如何抓好下阶段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者提出,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农民的市场观念的强弱,也不在基层政府是否要具体指导农民种什么调什么,而在于要切实地抓住和抓好商业组织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个恒久的话题。面对各种陷,以前人们习惯于责难农民的市场观念淡薄,责难基层政府没有指导好农民种什么收什么,其实这都有些言不及义,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不在于要求农民和基层政府都做一个合格的商人,而是要切切实实地抓好农业与市场的中介--商业组织的发育,在政策上引导符合资质的商业组织、企业组织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商重于农”,是否击中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要害,也道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商重于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核心问题不在农民的市场观念的高低,也不在基层政府是否要具体指导农民种什么调什么,而在于要切实地抓住、抓好商业组织的发育,在政策上允许任何符合资质的商业组织、企业组织进行农产品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