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赤字剧增及其弥补方式的改变,财政赤字是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差额,长期以来,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即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过低一直是我国财政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且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80年代各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大致为:低收入国家23%,中等收入国家27%,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40%,而我国1998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约为12%,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50%左右,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臧传琴  初帅 《财经论丛》2016,(11):105-112
在治理环境的问题上,政府行为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主政官员的影响.本文利用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考察了官员不同特征和地方官员交流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官员特征上,有过中央从政和在非特殊领域以及有过系统性管理工作经验的官员更有利于控制污染.除此之外,官员交流与环境污染治理也呈现了正相关关系.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加深理解具有何种特征的官员与为何加强地方官员交流会有助于治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关于"波特假说",国内外不同学者的实证研究并未得出确定的、一致性的结论。本文以中国电力产业为例,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实证分析了"波特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结果发现,环境规制与中国电力产业的竞争力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同时,环境规制不是引起中国电力产业竞争力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中国电力产业的竞争力水平是引起环境规制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4.
臧传琴 《经济师》2008,(5):233-234
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私有化浪潮的兴起,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也纷纷开展起来。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目标是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其主要方式是将原垄断企业进行拆分,或者允许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到自然垄断产业中来。西方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结构重组实践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个体私营税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环境税是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环境质量重要而有效的政策工具,而环境质量的提高又与清洁生产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本文以我国1995~2010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税征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征收环境税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征收环境税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实现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臧传琴  孙鹏 《财贸研究》2021,32(10):27-40
利用2007-2016年20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方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绿色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约1.9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但异质性较为明显:相对于非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有限;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效应较为理想,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未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环境目标.  相似文献   
8.
9.
在环境规制过程中,作为连接中央政府和被规制对象的中介,地方政府的目标选择和行为偏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央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否。文章通过对中国现有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模式进行评析,认为中国现行的行政体制——主要以经济增长率为考核指标的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模式,给予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较强激励,但却忽略了包括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使得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绩效不理想。据此,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激励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反垄断标准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断由于其固有的弊端,一直是各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重点内容之一。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反垄断的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反垄断以哈佛学派的结构主义为准,70年代以后,则以芝加哥学派的行为主义为准。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反垄断则越来越加入了国家战略利益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