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位,量化低效建设用地上的物质与生态空间的竞合关系,用以均衡再开发时地块内部"社会经济功能用地"和"生态功能用地"的结构和格局,从规划用途管制的视角,重构低效建设用地的物质和生态空间。研究方法:"绝对面—相对面"辨识体系、生态位测度、线性规划等模型的应用等。研究结果:(1)靠近生态"扩张源"及城市边缘的低效建设用地,应优先再开发为生态功能用地以形成局部生态屏障;(2)均衡后,从中心至边缘,低效建设用地内部用地功能的布局形式,主要呈现从"开发主导"过渡为"生态主导";(3)依据生态—经济竞合的结果实施再开发,可合理拓宽局部的生态空间,并缩减早期物质空间过渡占据的社会经济功能用地。研究结论:通过研究生态—经济的竞合关系,来调整土地资源的流向,有利于实现局部低效建设用地内部物质和生态空间的"重生"与"共生"。  相似文献   
2.
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构建基于PSR-NES(压力-状态-响应和经济-环境-社会)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动态识别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广州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整体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先下降后提高,其中,北部生态涵养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下降趋势,南部生态调节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好转,中部建成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未来城镇扩张应尽量避免侵占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高的区域,可通过分区治理,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力度等措施持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3.
随着通信技术与网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接入技术可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通信与资源共事,不过原IPv4路由技术已不适应互联网的灵活操作,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发展需要,路由技术已向Ipv6发展,本文对Ipv6路由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Ipv6技术的工作流程与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大力倡导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要素的配置仍受到政府较强的干预,并由此产生了错配问题,为此本文基于2005-2018年广东省的面板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城市建设用地的部门和区域错配程度及其带来的效益损失.结果表明,(1)从建设用地在产业间的错配及效益损失来看,广州、深圳和东莞属于第二产业用...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常态背景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遏制城市蔓延,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的必要举措之一。构建城市开发边界理论体系对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至关重要。在探讨城市开发边界的内涵属性、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具体而言,城市开发边界具有发展需求与生态留底相结合的空间属性、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功能属性以及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形态属性,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经济、交通等驱动因子;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历史文化、农田保护等约束因子以及管理制度因子。城市开发边界是刚性约束内的引导城市空间弹性增长的空间界线,耦合城市不可开发的"关键性约束边界"、不可突破的"城市上限规模边界"和动态调整的"多情景引导边界"构成城市开发边界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农村劳动力析出直接影响耕地利用,分析劳动力析出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对协调人地矛盾,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将广东省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山区,研究劳动力转移和资源禀赋对广东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方法]文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09―2018年4个不同区域农村劳动力析出及禀赋要素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结果]农村劳动力析出与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倒"U"型关系。通过进一步交叉乘积检验发现,劳动力析出是否依赖于耕地规模、复种指数、种植结构、农业机械等禀赋要素促进耕地集约利用存在区域差异,当农村劳动力析出到达临界值时,调整影响耕地集约的变量才能有效促进耕地集约。[结论]在无法断言农村劳动力析出及外部条件与耕地集约利用是否存在潜在均衡时,推动耕地集约需要寻找相关辅助变量工具,因时因地制定耕地集约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