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3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领域大量劳动力以不同速度流向了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要素禀赋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劳动力要素禀赋质量的异质性对规模农户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基于460户调查数据,运用Q型聚类方法将劳动力质量类型分为男性经验丰富型、女性经验丰富型、男性经验欠缺型、女性经验欠缺型四种类型,并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计量检验了不同劳动力质量类型、劳动态度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等变量对家庭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经验丰富型与女性经验丰富型对家庭经济增长效率提升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效应值分别为0.290、0.170,而男性经验欠缺型与女性经验欠缺型对生产效率提升产生了明显的负向影响,效应值分别为-0.110、-0.153,劳动态度、劳动力市场发育变量与家庭生产效率提升呈现了较强正、负相关性,效应值分别为0.590、-6.738。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1986~2010年全国和黑龙江省有关种植业数据,首先运用结构贡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 了”八五”到”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因素,其次利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 选取种植业总产值、种植业结构、粮食平均价格为解释变量计量分析了粮农收入贡献因素。研究结果表 明:从”八五”到”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种植业产值增长的贡 献很小但有增强的趋势;价格对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很大,是种植业产值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但有 起伏;总播种面积的贡献趋近于零。1986~2010年间黑龙江省种植业总产值、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粮农收入 增加贡献较大,贡献分别为3.059 1和2.291 6,粮食价格对粮农收入增加贡献为-4.315 6。  相似文献   
3.
基于460户种粮大户调查数据和删截回归模型,从资源禀赋角度实证分析了种粮大户农业生产性资金资源配置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种粮大户资源禀赋优势决定其资金资源配置行为,种粮大户自身特征变量中的身体状况、是否党员、粮食收入比重、经营耕地面积等变量对种粮大户资金资源配置行为产生了正向影响,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人口数等变量产生了负向影响,信贷可获得性变量总体上对种粮大户资金资源配置行为产生了负向影响,经济环境、政策评价和风险意识等变量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渠道变量产生较弱的负向影响,依托粮食产业变量产生了较强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区交易成本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是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农户行为意愿的强度是其农业节水选择行为的主导因子,提高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有利于提高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效率,对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甘肃省张掖市农业节水户的150份调查数据,引入交易成本与资源禀赋理论,采用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交易成本的3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交易频率)对农户节水行为意愿的作用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节水行为意愿主要受经济理性认知影响,价值理性与生存理性强度依次减弱;农户自身禀赋、社会资源禀赋、自然资源禀赋对资产专用性影响效应显著;节水行为外部不确定性、与科研单位的交易频率及节水技术调整频率都增加了农业节水行为的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交易频率分别对农户农业节水行为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负向、负向效应,路径系数分别为0.201、-0.171、-0.014。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改进的AHP分析法,通过Delphi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加权修正,均值化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甘肃省2005-2012年节水农业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对甘肃省节水农业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的价值以及各效益间差异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2年甘肃省节水农业综合效益价值呈逐年较快线性增长趋势;经济效益价值、生态效益价值和社会效益价值间收敛性变化差异明显,其中,经济效益价值与社会效益价值间呈现较强的"U型"效应趋势,具有强离散性,经济效益价值与生态效益价值间呈现显著的"W型"效应趋势,中长期内收敛性弱化,而生态效益价值与社会效益价值效应趋势呈显著的"倒U型",中长期内收敛性显著。  相似文献   
6.
纳税筹划作为纳税会计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指纳税人在确保依法纳税的前提下,充分而巧妙地利用税收法规政策,采取科学的技术方法,对涉税经济活动的进行预先筹划与安排, 尽可能使企业税负得以延缓或减轻,以实现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新时期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又为农村金融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影响原因,探究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切实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的资金支持,完善自身的服务"三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省农村金融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因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金融自身的体制缺陷和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问题,造成了农村金融的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风险,我们要在了解农村金融风险控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力从建立适合我省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农业产业化稳定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构造地方金融健康成长的协调机制等方面寻求科学的农村金融风险的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9.
赤峰市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演变及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赤峰市具有独特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其经济发展的关键,也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何准确评价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间的耦合程度,并将两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推向更高层次水平,对赤峰市城镇化发展及其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基于2000~2012年赤峰市统计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主成分,并构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水平评价模型及协调水平分类,实证分析了西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演变特征及协调发展模式。[结果]经济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水平评价的公因子,要素报酬和要素结构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的公因子;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演变过程是"高度不协调→中度不协调→高度协调",协调水平呈现了较为明显的"S形"增长趋势;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应选择"要素均衡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农村金融机构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单一等问题。本文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