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4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对我来说,写点儿关于Selasar Sunaryo艺术空间(SSAS)的东西并不容易。主要的障碍当然来自内部——过去七年,我一直亲身参与所有SSAS的活动,现在要写起来可能无法做到"客观"。我对SSAS的记忆与这个机构关系太深,想说的东西也太多。但我仍然想把它写出来。这篇文章最多只能算我在任职期间个人笔记的一些片断。我希望,我写的东西有一天能在SSAS策展工  相似文献   
2.
"事实上,教育的一部分功能就是帮助我们逃离,不是逃离我们身处其中的时代,而是逃脱时代对我们的理智与情感的束缚。"——艾略特(TS.ELIOT)"全球性的文化翻译复合体似乎已在不知不觉中植入到了艺术中去,而这一文化间的调和为潜在的包罗万象的讨论打下了基础。"——R.M.BUERGEL.  相似文献   
3.
第十一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的主题借用了一首歌的歌名:"Denn wovon lebt der Mensch?",译成英文则为"是什么让人类活着?"(What Keeps Mankind Alive)。这首歌是贝尔托·布莱希特与伊丽莎白·霍普特曼(Elisabeth  相似文献   
4.
此次专题承接第10期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讲座系列,继续发表来自古奥德莫克·美迪那,玛莎·罗斯勒,卢迎华,彦·沃尔沃特以及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四位批评家的文章。四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继续了关于当代性的讨论。古奥德莫克·美迪那以论纲的形式,从不同方面列举了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十一个特性;玛莎·罗斯勒以美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状况为例,探讨了当代艺术何以仍然具有政治批判性及社会批判性;而卢迎华则从回顾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本土化的讨论出发,特别引用了栗宪庭与费大为的通信,表达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确立自身原则,积极主动的诉求;彦·沃尔沃特则以某种类似自白的方式,略带意识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关于当代的惶然与期待;汉斯·奥布里斯特用独特的碎片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他近期关于创新及双/三年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