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3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却走马以粪"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中国农史》2002,21(1):103-107
老子《道德经》“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中的“走马以粪”,诸家注释或语译都未能正确理解。本文从文字源流、考古发掘、文献记述及结合农事操作等方面,综合对“却走马以粪”作了考证和解释,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中,有很丰富的农业神话,不大引人注意,可说是未曾开垦的处女地,搜集大量的农业神话,加以分析排比,常常可以提供其他资料不能提供的启发,解释古书上不得其解的疑难。国外在研究农业神话方面,已经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了一些举例介绍,并对中国古代的神农传说提出作者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游修龄 《中国农史》2000,19(1):108-112
《中国农学史》出版了,这是中国农史界的一件喜事,本书的作者们要我写篇序言,作为农史界成员之一,义不容辞。因我曾看过本书的初稿,提过一些供参考的意见,我想在序言中就不再谈本书的结构内容、优缺点之类,读者自会有所评价,这里我想谈一点就本书的出版所引发的感想。  相似文献   
4.
我们中国农史学会中青年农史研究论文报告会经过三天紧张热烈而认真的报告交流,今天胜利结束了。我受评委会的委托对这次报告会作一个评估,同时也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遗漏或不妥之处请评委们补充指正。我们农史学会之所以要召开这次中青年农史研究论文报告会,是鉴于我们农史学界也如其他科研、教育系统一样,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年青一代农史工作者脱颖而出,继承并发展前辈农史学者为我们开创的可贵的事业。实践证明,通过这次论文报告会,果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农史研究成果,显示出我们的农史研究还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植物生理学史》序言游修龄鲁迅在三十年代给曹聚仁的一封信中,曾对中国历史有如下一段评论:“中国学问,待从新整理者甚多,即如历史,就该另编一部。古人告诉我们唐如何盛,明如何佳。其实唐室大有胡气,明则无赖儿郎。此种物件,都须褫其华衮,示人本相。……...  相似文献   
6.
黍粟余论──中国与西欧的对比游修龄(浙江农业大学农史室)笔者以前曾写过一篇《论黍和稷》,意在证明稷当是粟而非不粘之黍①。以后觉得黍粟的起源与传播问题很重要,又写过一篇《黍和粟的起源及传播问题》②,在写以上两篇的过程中,又引发一些联想,无法纳入这两篇中...  相似文献   
7.
近十多年来我国农史研究有迅速的发展,农史研究的刊物有《中国农史》,《农史研究》,《农业考古》以及新创刊的《古今农业》等,显得百花齐放,景象喜人,每年发表的文章数以百计。数量是质量的基础,随着量的增加,就会有质的提高和突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论文。另一方面,数量和质量也有一定的矛盾,量的增加过快,质的比重难免有所降低,这或许就是量与质的矛盾和统一吧,作为农史刊物和书刊的读者和平时写一些农史文章,  相似文献   
8.
《齐民要术》成书背景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综合性农书之一,其成书年代之早,内容之丰富最为突出。但使后人感到迷惑的是,何以这么一部巨著,偏偏产生在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的北魏,而在它之前的统一强大的汉代和之后的盛唐却没有产生象《要术》这般的巨著? 北魏政权是继承着三国晋的分裂紊乱之后,北方诸游牧族大量内迁,由鲜卑拓跋这个游牧射猎族统一了黄河流域而建立起来的。鲜卑拓跋之所以在这个时期自北而南地迁移,不能不考虑气候条件的变迁。中国历史上的气候经历着颇有规律的冷暖交替变化,大体上约三四百年为一个周期。秦汉统一的四百年间,是中国气候的变暖时期。汉武帝改造“上林”苑。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约公元前二世纪)卷二十“泰族训”中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话:“离先稻熟,而农夫耨之,不以小利伤大获也”。“离”是什么植物?由于注释的版本不同,后人的理解发生了歧异,流行的东汉高诱注说:“离与稻相似,耨之为其少实”。这里只指出离是与稻相似的植物,仍嫌不明确。另一种“许慎”的注释①,比高诱注多出了几个字:“稻米随而生者为离,与稻相似,耨之为其少实”。这其中的“随”字不可解,据近人吴承仕的考  相似文献   
10.
“禾”、“谷”、“稻”、“粟”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的粮食作物文献中,使用很广,出现很多的是禾,谷,粟三字。这三个字既是专名,又常作总名用,而且作专名用时,同一字可指不同的作物,如不注意区别,容易引起误解。这不禁使人产生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疑问,这是笔者写这篇探源的原因。一、禾、谷、粟的专名用法禾。禾是中国禾谷类作物第一个创造的字。甲骨文的(?)是一株粟的全貌,包括穗,叶,茎,根四部分,是典型的象形字。以后,即以禾为偏旁,衍生出早期的穀、秫、秫、黍、(?)(即穗)等形声、会意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