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依赖中国产业及企业在中高端融入全球供应链。受国际环境复杂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产业及企业与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缝隙”正在显现。为了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国产业及企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现阶段中国产业及企业还不具备重构全球供应链的实力,面对与全球供应链之间的“缝隙”,要打造中国价值链以提升其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力,瞄准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突破几个可自主的核心点与关键环节,通过“多点多线多环”布局强化中国产业及企业与全球供应链的黏连性,加快弥合“缝隙”,进一步提升中国产业及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以中小微电商企业为调研对象,全面分析了2022年,尤其是三季度以来中小微企业生存面临的多重风险、经营困境和成本压力,以及助企纾困政策的思路转变及企业感知。着眼高质量发展目标,基于对企业成本问题的再认识,从政策端、平台端、企业端合力共治,助力中小微电商企业恢复发展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小微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市场中最具活力的主体。近年来,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问题凸显。本报告全面总结了2023年以来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并基于问卷调研和实地访谈研究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的总体情况。研究发现,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占比高、期限长,被拖欠现象较为突出,拖欠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且造成了较多负面影响。为此,应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规范资金使用、加强金融支持、完善体制机制等为抓手,推进中小微企业账款顽疾“治标治本”。  相似文献   
4.
文宗瑜  范亚辰 《财政科学》2021,69(9):42-54,98
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及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要求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管理目标及作用发挥要适时转变,通过国企混改构建起了从管理国有企业向管理国有资本转变、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向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转变的全新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资本运营体系,实现了国有资本运营收益及国有资本价值持续增长.与此相适应,国有资本运营收益及国有资本价值也要纳入政府预算.因此,要抓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企混改深入的机会,以国企改革深入助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向国有资本价值预算的转变.国企混改深入所助推的国有资本价值预算实施,可以通过国企混改深入的指标、国有资本运营及效率增长的指标、国有资本价值预算的指标等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6.
受各国政治经济制度及法律文化的影响,不同法系国家国有资产的概念、范围、分类以及法律体系和监管体制各具特色。总体上看,各国都注重立法先行,在法律制度协调性基础上兼顾差异性监管需求,注重多元主体共治并构建多层次监管体系。我国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实践,着眼国有资产治理格局构建,借鉴各国立法经验,统筹谋划和稳步推进《国有资产法》立法工作,以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思维健全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有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正在由国有企业转变为国有资本。从理清国有企业到国有资本的历史演变及改革逻辑入手,深入分析与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相关的重要政策术语,提出国有资本“强”“优”“大”的内涵及标准。进一步地,着眼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能力、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财政分权助推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政府环境治理责任的关注。本文以财政分权理论为依据,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选取2004-2019年1649个县(市、区)为样本,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相较于非改革试点县(市、区),改革试点县(市)在经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后,其雾霾浓度显著降低;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第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主要发生在强市下辖县(市)、强县(市)以及明确了省县(市)财税分成和财政支出责任的改革试点县(市);第三,从路径机制上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变财政支出偏向推动实现改革试点县(市)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