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分形理论对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做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城镇等级规模分形维数D为0.7233,小于1,这说明武汉城市圈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较为分散,属于典型的首位分布类型,城镇体系发育不成熟。而城镇空间关联维数D=0.8499,小于1,这表明武汉城市圈城镇体系内各城市间联系紧密,分布高度集中于一地。本文在分析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模型、土地利用双向变化动态模型等数学模型对梧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结构变化和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中存在耕地一直在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并提出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建立生态农业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调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和比较桂林某高校该专业和南京、上海两高校课程设置上的特点和差别的基础上,分析了桂林某高校该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优势,展望了该校该专业未来良好的就业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CVM的荆州市城乡结合部农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CVM评估法,以荆州市城乡结合部为研究对象,以支付卡方式设计收集了125份有效调查问卷,对研究区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荆州市城乡结合部87.2%的居民家庭对农地非市场价值有正的支付意愿,在现有家庭数的基础上测算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和农地总非市场价值分别为546.28万元,227.93万元,229.46万元,263.60万元和1285.27万元.单位公顷非市场价值以林地最高,达74763.15元;水田最低,只有19550.15元.家庭人口、支付方式和教育程度对农地非市场价值支付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生态足迹测度与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也是一种用来度量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压力和影响的一条新途径。该文对湖北省2002~2006年的生态足迹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湖北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89786hm2/人增长到2.4075hm2/人,增加了26.85%;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保持在0.54hm2/人左右,以耕地所占比重最大,达67.6%;研究阶段全部表现为生态赤字,生态强度指数增长快速,其指数均大于1,说明湖北省处于生态高负荷运转状态。  相似文献   
6.
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越来越引起重视。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手段,分析了1991~2005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幅度与单项土地利用类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在1991年至2005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武汉市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的面积迅速增加,水体和绿地的面积变化保持稳定。(2)经济增长是影响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因子,其次为人口增长因素。  相似文献   
7.
定量测度土地整治前后的生态环境状态可指导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研究区,对其土地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土地整治实施后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可见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改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相似文献   
8.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重要组成部分,选用合理的方法准确预测规划目标年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比较了双因素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和GM(1,1)模型法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的特性与适用条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永福县为例,对建设用地需求总量预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M(1,1)模型法在县域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中具有较好的精度,更符合县域经济的发展。该研究成果可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建设用地趋势变化分析以及需求量的确定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