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5篇
工业经济   22篇
计划管理   39篇
经济学   30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6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9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注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四大热点 ——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层意义就是要在产权、财权清晰化的基础上,更多地实现各级政府事权的清晰化,向一个现代国家迈进。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国性的开放,特别是进入WTO以后,开发区优惠政策的优势逐渐减弱,如何增强各类开发区的竞争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比较系统地归纳了我国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分析影响开发区管理体制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趋势,从开发区功能定位、治理结构、竞争与协调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和规范开发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权交易所会不会变异为与当初不一样的怪东西,现在不能过早地下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别行使所有权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建立“统一权责”的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根据情况选择“三层次”或“两层次”模式。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几种运作模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8年开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迅速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现状和主要问题,重点对几种典型运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已实行几年的“三个层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圳市决定对少数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通过授权经营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约化管理。编制国有资产收益预算是深圳市实行的一种国有资产监管方式,是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进行特殊法人制管理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文魁 《英才》2005,(9):76-76
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1000大首次出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的企业,呈现“1000大,1000亿”的局面。而2003年,排在第一位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只有850多亿元。  相似文献   
8.
一、政府如何设立所有权行使结构瑞典:1、工业部国有企业局是所有权行使机构。1998年,瑞典政府在工业部内部设立一个专门行使所有者职能的国有企业局。设立该局的一个动因是将政府的公共管理与国有资本管理分开(类似于中国的"政资分开"),另一个动因是解决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权缺位、内部人控制问题。国有企业局对34家国有企业行使所有权,这34家企业占全部国有企业总价值的85%,还有14家金融、房地产、博彩类国有企业由财政部行使所有权,另外12家国有企业分别由卫生部、文化部等行使所有权。2、国有企业局的高级投资经理是国有企业的董事。国有…  相似文献   
9.
<正>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操作中会面临一些棘手的实际问题;第一,财务重组和资金注入;第二,国有资产产权作用的真正实现。 目前,国有预算内企业的负债率达到70—75%左右,流动资金中有90—95%是来自于银行信贷,更具有潜在危机的是,企业负债中据估计有近30%的不良债务。过重的还本付息压力、过低的有限责任能力迫使企业必须进行财务重组。一种引起讨论的方案是“债转股”,即把“拨改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都明确将国资委定位为出资人,但仍存在这样的疑问:国资委到底是出资人机构,还是监管出资人的机构?应该直接当企业的股东,还是由中间层公司当企业的股东? 由于政府对多年来国有资产疏于监督、管理的状况有切肤之痛,所以希望国资委能够扭转这种局面,加之“监管”的泛化以及政府对“监管”的偏好,“监管”俨然成为国资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