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22篇
综合类   6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试析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产生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深入探寻了西方社会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产生过程,以及我国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创新及其实践,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土地制度又是这些基本问题的核心,它是农村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安排的基础。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股田制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面临的突出问题,这对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股田制应该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农地流转形式。  相似文献   
3.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教育发展堪称"奇迹",这一"奇迹"相当部分是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完成的。计划经济时期普通学校发展"奇迹"的成因是什么?本文认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教育指导思想的"大众化"转向,其重要体现是教育体制分权。计划经济时期教育体制分权体现在:第一,坚持国家办学和厂矿企业、社队办学的"两条腿走路"方针;第二,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教师"制度。教育体制分权降低了就学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奇迹"。使用全国层面时间序列数据,省级层面静态面板、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均证实,测量教育体制分权的普通学校专任教师数是推动在校学生数量增长的核心因素,学校数量增长许多时候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一指标噪音较大。最后,本文还利用研究结论反思了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模、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梅  杨德才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1):106-113,128
目前,部分城市的房价等资源要素价格高涨,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规模与资源配置的"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非平衡增长城市化模式,认为非平衡增长的城市化模式造成了房价等资源要素的高涨和经济的非平衡发展,并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础,利用全国287个地级市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规模、资源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域和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类检验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在城市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上,中部和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东部地区。4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其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显著降低。检验结果表明,在我国城市化模式问题上,中西部地区还可以继续进行"集中导向"的城市化模式,而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到了进行"分散与集中"并存模式的转型时期。在城市规模上,未来城市化可以有重点地扩大部分中小城市的规模,再造大城市,适当控制目前超大城市的规模。在资源配置上,引导、鼓励高校教育、重点项目等资源有重点地向中小城市流入,促进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化模式从非平衡增长到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6年1000多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本身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存在着稳定、显著的正向关系;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生产率之间也存在着稳定、显著的正向关系;不同规模和不同地理位置的企业其生产率呈现不同的表现,企业对环境成本上升带来的消化能力有差异。经过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也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7.
8.
9.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9~2010年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处于U型关系的左半部,目前金融发展对城乡高收入居民的影响效应更大;优化初始财富禀赋配置、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提高居民人力资本水平将对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并且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作用更强;在存在城乡二元分化情况下,对外开放和城镇化进程不利于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