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8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权市场创新与风险管理问题是我国理论界与实践部门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我国产权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产权市场的功能定位、交易品种、市场定价机制、市场结构、市场监管体系等五个方面,凝练出我国产权市场创新的方向及具体内容,完成产权市场创新模式的设计.并针对产权市场面临的风险,在明确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产权市场的基本功能和定位基础上,从建立健全产权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和监管体系角度分析了产权市场创新模式下的风险管理思路,从而使我国产权市场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真正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FDI在中国的区位选择:1992~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8大外商直接投资(FDI)主要接受地区1992~2005年相关数据,分析FDI区位选择因素以及地区间FDI的竞争问题。结果表明,劳动生产力、产业集聚、教育投入在两层含义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而工资水平、单位劳动成本仅在第一层含义上具有显著影响,在地区间对FDI吸引的竞争含义上影响不显著;另外,市场规模、基础设施在两层含义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影响皆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最终需求和出口需求对我国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中间产品对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可发挥积极作用,收入效应、分配效应、降低最低有效规模和提高生产率是中间产品影响工业化的主要途径,而规模、技术、人力资源和一些其它条件是制约中间产品生产扩张的主要因素。中间产品生产发展不足和我国存在的就业不足、技术进步缓慢、收入分配不公与工业化趋缓和经济增长放慢等问题密切相关,我国已具备大力发展中间产品生产、以中间产品生产扩张促进工业化转型、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文章提出了采取大推进策略、延伸产业链和加强制度建设等对策以加快发展中间产品。  相似文献   
4.
熊广勤 《北方经济》2010,(12):11-12
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一直困扰着政府和学术界.从长远来看,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但如何完成这种转变?本文认为,将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与金融发展相结合,引导农村金融的发展,使它们在农地适度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辅之以良好的社会保障机制,是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健全的交易市场是文化产权转让过程与结果公平性的重要保障.然而,现有相关研究并未形成系统性,尤其是缺乏对该市场不完全性的深度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化产权交易实践,从交易信息的不完全、不对称、交易主体的不完全等方面分析该市场不完全性的具体表现,探讨不完全性对文化产权转让定价的影响,并提出新常态下该交易市场不完全性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6.
7.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产融结合模式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文章以美、英、德、日、韩等典型国家为例,比较分析了先期工业化和赶超型工业化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模式及其特征和优缺点。研究发现,不管是市场主导型产融模式,还是银行主导型产融模式,抑或是政府主导型产融模式,都有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必要条件,在选择一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时,要充分考虑本国经济发展情况和承担本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载体的企业发展状况及所处环境。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全球出口贸易的主要贸易壁垒。随着科学与技术水平的不断上升,RCEP成员国中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与产品标准也随之提高,由此带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影响国际贸易。然而,已有研究大多仅关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忽略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贸易壁垒机制下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此,利用2000—2021年RCEP成员国的出口贸易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下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对RCEP成员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熊广勤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90-93
古典理论认为,市场中"无形的手"可以完成对标的物转让的定价。然而,我国企业产权转让往往涉及多个利益群体的利益及对转让的认可度,如何从机制设计上保护他们合法利益,成为关心的焦点。文章在详细考察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转让产权的供求约束及相应的行为假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附加非价格约束的转让机制:协议转让、招投标和拍卖三种转让方式是一个交易的三个环节,具体推进到哪一步取决于竞争程度。该机制通过对三种转让方式的创新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潜在购买者在转让价格和非价格两个维度上的竞争,从而使政府能够很好地兼顾收入最大化和妥善安置原企业职工,对原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补偿,地方品牌的保留与发展等多重目标。因此,这是一个相对有效的转让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企产权特征和相应的行为选择来分析资产评估在交易中的定位以及特殊的国企产权交易模式.结果显示,资产评估是国企产权交易模式不可或缺的第一环,是产权交易的起点.但交易并不止于评估,完整的交易模式还包括第二环、第三环乃至第四环,国有资产的定价可以在这一模式下完成.在此模式下达成的交易,转让价格的高低不是判断资产流失与否的标准.只有在满足了非价格要求的条件下,企业仍以较低价格转让产权,才可认定是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