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9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1.
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跨越历史之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宏毅 《经济师》2005,(7):186-187
文章指出,积极开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将为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建立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文章对建立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展开详尽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几代领导人对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都在不断进行探索,对其之理解与实践也在不断地走向成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又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一举动进一步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在中国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从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对新中国农业发展规律进行了可贵地探索。他提出了变革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必须以集体化带动机械化、农民是农业建设的主体力量、农业必须为工业服务的观点,反映了新中国农业建设的起点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富农问题认识演变的原因 ,主要是随着他对中国国情了解的深入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把握 ,使他对中国革命的对象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也是出于民主革命斗争策略的需要。但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经历和阶级斗争意识的不断强化 ,使毛泽东在建国后不久就作出了取缔富农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经过八十余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体验,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农民主体论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而"两课"的课堂教学是贯彻"三个代表"新三进"工作的主要途径."两课"教学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个思想体系来阐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处理好"三个代表"和"三个继承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构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课程体系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在内容上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和发展三个阶段的紧密衔接问题、在形式上要处理好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表现问题、在立场观点上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要针对高校学生、教师、干部、服务人员等四类群体的不同情况,在宣传普及的内容上因人制宜,各有侧重;在宣传普及的措施上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理论宣传普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宣传内容、宣传手段与宣传对象的有机统一,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邓子恢对农业集体化的分歧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和邓子恢都认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前途必定是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但两人在对农业合作社的性质与功能、农业集体化的形式和步骤、农村小生产的存在等问题上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其深层原因,则涉及两人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矛盾运动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理解,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国际经验和马列主义经典理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浅谈社会转型期社会公正的构建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型时期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贫富差距加大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在所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方法中,社会公正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关键之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