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2005~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数据,借助方程组估计和似不相关模型,从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增的角度考察电力供应、水力发电等6个行业的自然垄断属性,发现基本没有规模报酬递增,个别具有规模报酬递增行业的估计结果也不稳健。这意味着,传统认为是自然垄断的行业其实并不具有自然垄断属性。  相似文献   
2.
政治平等与经济增长: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大兴 《南方经济》2011,29(3):16-28
本文利用政府质量数据库和宾大世界表等数据库的数据,借助了动态索罗增长回归模型,研究了政治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发现,政治平等不仅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对政府支出和通货膨胀的表现也有明显的改善。对政治平等多角度的测量和排除异常值的干扰后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结论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平等、中性政府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从社会平等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本文的理论模型表明,平等的社会结构使得政府选择成为一个中性政府,即在社会群体之间没有特定长期偏好的政府,这样的政府更可能把资源分配给生产力比较高的社会群体,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得益于中国革命所带来的平等的社会结构,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工作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中国政府在过去三十多年是一个中性政府,采纳了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的政策。但同时,政府把有限的资源分配给生产力较高的群体或地区,必然会扩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平等与中性政府:对中国三十年经济增长的一个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取得了非凡的经济成功。本文认为,中国平等的社会结构使中国政府成为一个中性政府。中性政府是不与任何社会利益集团结盟且不被任何利益集团所俘获的政府,它比一个有偏的政府更可能追求整个社会的长远经济增长。在作者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重复斯塔克伯格模型,分析平等如何促成中性政府的产生,核心思想是,社会平等增加了政府和强势利益集团结盟之后被推翻的可能性,从而使得它更可能选择成为一个中性政府。  相似文献   
5.
6.
贺大兴 《南方经济》2012,(10):51-62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79—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乡镇撤并改革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局部公共品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每百万农村人口乡镇数目下降1个百分点,每万农村人口有效灌溉面积和每万农村人口乡村卫生人数分别下降0.06和0.09个百分点;二、每百万农村人口乡镇和村委会个数下降1个百分点,乡镇级农业税征收人员总数分别下降0.77和0.72个百分点,非农从业人员比例增加0.15和0.36个百分点;三、每百万农村人口乡镇数目下降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实际纯收入分别增长0.29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乡镇撤并弱化了基层行政力量,减少了农村局部公共品供给,对农村生活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乡镇撤并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和基层的行政干预,改善了农村经济结构。因此,从整体上看,乡镇撤并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不平等的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给出了一个理论解释。本文的模型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平等对经济的影响不尽相同。在经济起飞阶段,财富集中促进社会物质资本积累,有利于落后国家逃脱贫困陷阱。但是,过度的不平等剥脱了穷人物质投资的机会,形成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之后,过度的不平等限制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先进生产部门无法替代落后生产部门,最终形成第二类中等收入陷阱。当穷人有能力积累人力资本后,经济不平等便不再重要,经济最终将收敛于高收入水平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