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本文首先考虑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财政风险(绝对风险和相对风险)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的一般结论以及对我国相关经济参数的估计,文章从规范的角度分析了可供选择的、能够控制财政风险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文章认为,在目前,能够限制财政风险增加的扩张性政策是同时增加税收和公共支出的组合政策。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和比较了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发现:(1)支出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显著性要明显强于收入政策;(2)财政政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有效性要高于城镇居民;(3)支出政策,除对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外,其余都具有凯恩斯效应;(4)支出政策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在东、中部地区,扩张性政策的效应较为显著,而在西部地区,紧缩性政策的效应更为显著。通过估计消费函数,本文还发现,支出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更有效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具有较高的短期收入弹性,而支出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明显非凯恩斯效应的原因则在于,中、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化主要取决于预期未来收入的变化,具有更多的理性预期特征。  相似文献   
5.
6.
试论我国经济启动时期积极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树海 《财贸经济》1999,(11):18-21,61
中国经济在历经1992 至1995 年超过两位数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从1996 年开始放慢速度,并逐年下滑。为此,中央政府进行了新一轮的启动经济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放出“双松”筹码。积极财政政策是扩大内需、缓解国有企业困境、释放就业压力和尽快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考虑从增加支出、增发国债、调整税制结构和选择适度财政赤字入手。同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特点不同,应配之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而非过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7.
丛树海 《财贸经济》1990,(2):31-34,50
(一) 以产业政策为重要标志的社会主义有计划经济,需要税收政策的协调配合。产业序列及其调整,有助于经济持续地稳定发展。产业结构是指社会生产的部门结构,或生产结构。它主要通过物质生产部门按一定比例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单就劳动本身来说,可以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大类,叫做一  相似文献   
8.
1994年中国税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我国相机财政政策的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政策运行轨迹的历史考察,认为我国的相机财政政策不管是收入政策还是支出政策抑或是综合预算政策,都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且各项政策周期内波动幅度都不是很大,除了极个别的年份外,基本上保持在2个百分点以内.就收支政策的波动来看,两者的波动保持了较高的相似性.1995年前,两者都位于均衡水平之下运行,1995年后,两者又都位于均衡水平之上运行.但就稳定职能来说,财政支出政策明显地要好于财政收入政策,综合预算政策基本上与稳定职能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我国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丛树海我国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阶段是50年代至70年代末期,其中以50年代为理论研究的第一个高潮,我国的财政思想和财政学理论体系受前苏联经济财政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较大,初步形成我国财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