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7篇
经济概况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珠海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回顾珠海30年的发展历程,思考珠海发展的若干桎梏,需要认真对待几个实际问题:着力培育发展的内源动力,保持城市发展内核的延续性,增加人气、留住人才,大项目与其它门类良性互动,在边界合作中推进区域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广州的形成、发展与水息息相关,水文化是广州的重要特质,水文化在广州地方性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自然的社会建构”为理论视角,重点分析广州水体的主要构成——南海、珠江、湖泊、河涌的发展与演化及其对广州地方性建构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透视当下广州水文化面临的现实处境,并提出新时期弘扬广州水文化强化广州城市地方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发布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从人文地理学视角,对《纲要》进行深入解读。第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步入深水港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纲要》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发展是一种及时的强心剂。第二,改革和开放是解决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诸多问题的关键,是开拓珠江三角洲未来的最主要凭借。第三,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情况看,区域发展观的树立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要务。第四,在分析完全市场条件下的经济一体化发展策略利弊基础上,提出政府引导型发展模式。其核心思想在于政府部门要尽力规避完全市场条件下一体化策略的诸多弊端,要把发展权力下放到基层,让其拥有地方发展自主权,以增进地方经济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域经济格局中,广东和江苏占据两席重要地位。通过对两省社会发展背景的全面比较,系统回顾了粤、苏两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历程与轨迹,抽炼出各自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最后,针对两省存在的优劣势,提出两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尤其提出两省未来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论“广州亚运会”的七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承办区域性重大体育赛事为导向的城市营销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州亚运会为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对围绕广州亚运会而展开的各种事件进行归纳,抽炼出对城市发展影响深远的七大关系,即全球化和地方化、冷宣传和热宣传、延续和更新、集中与分散、刚性与弹性、亚运会与其它城市建设、经济与体育,辨析各种关系特征。某种意义上,能否妥善处理这些关系,对于本届亚运会举办成功与否具有标识作用。  相似文献   
6.
姚华松 《特区经济》2009,(10):41-42
自"向深圳学习"提出以来,珠三角官方、学者和民间围绕这一论题的讨论如火如荼。文章对"向深圳学习"这一论题进行分解,包括五个基本问题:①为什么要学习;②为什么要向深圳学习;③学习深圳什么方面;④是填鸭式的学习吗;⑤与广州"首善之区"的定位矛盾吗。重要结论是"珠三角龙头"之争应该中止。  相似文献   
7.
开展空心村调查,探索空心村改造路径,推进空心村整治,是释放土地存量、缓解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性矛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促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选择大都市郊区的典型代表——广州市增城区为案例地,首先,分析增城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空间分布特征,然后,集聚增城空心村的整治模式,最后,提出未来增城空心村改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州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当代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以中国特大城市——广州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了广州流动人口近30年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发现流动人口总体分布具有近郊区指向、文化程度较高者多集聚于发展新区、产业转型与转移对流动人口职业分布有重要影响、以户籍地为基础的集聚区经济形态已经出现。此外,全球化背景下广州出现了跨国移民聚居区的基本雏形。其次,对其原因进行归纳,包括城市发展格局的演变及产业地域转移、户籍和劳动力二元市场等制度因素及人力和社会资本的拥有状况。  相似文献   
9.
姚华松 《开放时代》2012,(8):118-129
空间生产与空间冲突是国外社会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视角之一。本文以广州摩的行业为例,借鉴国外社会地理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城市化解释体系、空间生产理论、城市增长联盟及城市政体等理论,对广州越秀区YT、BZ、HQ和SYN四社区开展研究。首先,本文对"禁摩"后摩的司机人口及时空特征进行考察,发现从业人口年轻化态势加剧,基于户籍的分异特征显著,兼业性明显,社会资本起重要作用。其次,剖析摩的司机空间生产的过程与逻辑,揭示出后金融危机时代流动人口正规就业向非正规就业转换的可能性,自上而下的经营性循环圈的形成及自下而上层面的空间适变性策略。最后,从空间冲突与管制视角对摩的行业权力政治结构进行分析,发现转型期中国城市灰色行业的管制联盟及反管制联盟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内涝已成为继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之后的又一大城市病。武汉是我国内涝频发的城市之一,尤其是2016年夏季发生的城市内涝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文章以武汉中心城区汤逊湖水系为研究范围,利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强度分析法、湖泊变化强度指数等方法,探讨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期间城市内涝灾害发生最严重时段的渍水特征,并揭示其形成原因和发生机制。研究发现:①城市暴雨渍水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居住区渍水、道路渍水和产业园区渍水三类。②渍水点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渍水点以湖泊为中心集中分布,围湖造地区域是渍水发生的重灾区,城市新开发区和在建施工区也是渍水发生的集中区域,水系中下游比上游渍水严重。③湖泊容量萎缩、水系结构简化、水利建设滞后、汇水强度增大、异常气候突发等共同导致暴雨渍水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