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宋宪萍 《生产力研究》2007,2(4):12-13,68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区别表现在理论出发点不同、理论依据不同、理论结果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时效要依据所处的生产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2.
3.
在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需要重新思考国际分工格局,对全球价值链的技术进步效果进行重新审视。研究发现,初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努力与跨国公司的要求相匹配,在此条件下实现的技术进步只是一种"幻像"。一旦代工企业有可能更进一步攀升到价值链高端时,就会触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利益,形成"技术进步悖论"。在非对称的贸易模式下,全球价值链实质上仍然是一个有中心和外围、主导和依附关系的国际劳动分工体系,技术创新的"锁定效应"和分工固化风险更加突出。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利用2007—2016年我国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多个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技术进步呈倒U型关系。因此,需要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构建国家创新链。  相似文献   
4.
流通组织一方面要求速度的经济性,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另一方面要求空间的经济性,流通组织在世界的空间拓展是世界市场扩大的动力源。流通组织时间与空间的矛盾,在"时间消灭空间"的作用下得到解决,并促使流通组织不断演进。因此,时间与空间的对立统一性是流通组织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出现了新进展,其中有教训也有经验,清醒地认识这些问题能为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7.
马克思认为,生产组织与流通组织之间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共同组成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机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及其动态结合.马克思分别从商品的内在矛盾出发,从流通本身在再生产中的职能以及分工的视角,系统地研究了流通组织理论.现代生产组织与流通组织的关系在后福特制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充分印证了马克思的流通组织理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流通企业相对于生产企业的市场地位显著增强。目前对基于流通企业买方市场势力的纵向控制研究,国外学者主要从产业链的纵向关系角度、对社会福利影响的角度、市场绩效的角度以及社会分工网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流通企业买方市场势力纵向控制关系的分析,既不采用SCP范式也不采用芝加哥学派,应该针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植于资本逻辑引导的空间非均衡发展差异样态,联系跨国公司主导的以追求更大弹性为目标的全球生产网络的重塑,来深入剖析跨国流通企业对中国产业体系及消费者的多维强大冲击。  相似文献   
9.
流通组织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通组织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生产组织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的。流通组织的发展规模要受到两个方面的限制,即生产组织和消费者,生产方式从福特制到后福特制的变迁过程中,流通组织始终紧密联系生产组织与消费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流通组织的演进与生产组织的演进高度关联,技术进步是流通组织演进的内在驱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是流通组织演进的外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实质是由无偿劳动的物化过程特别规定的。它不仅仅是强制下的劳动榨取过程,也是通过市场神秘化诱发剩余价值所需要的连续不断的合作过程。在劳动对资本形式隶属条件下,资本的生产性起初仅仅在于强迫进行剩余劳动。随着劳动从资本的形式隶属向实际隶属转变,实际隶属发展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一切社会生产力都表现为资本的生产力。随着劳动对资本实现实际隶属,生产方式被改变了的形态和物质生产力的特殊发展阶段,是资本本身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